在京都最感覺到華語遊客眾多,是到大一點的商家正打算以英語溝通時,馬上就會跳出一名服務生,以標準北京話親切的告訴你:「說中國話可以的。」語言能力不怎麼樣的日本人,為了做生意很知道該請個留學生到店裡打工,這也可窺知華語人口的購買力有多強。據我觀察其中又以彼岸同胞居翹首,光是在最後離境機場免稅店,購買電鍋、電熱水瓶的區域便擠滿了人,也有華語解說員在一旁服務。結帳櫃檯更是大排長龍,籃裡放的糖果紀念品也是論打計算的。這樣的消費熱情,即便回到年輕時代,也是我望塵莫及的。
也難怪二姐曾在日本最夯的藥妝店裡,看到一男子對著他買紅了眼的妻子哀求道:「走吧!別買了,就算我求你,別再買了唄!你瞧我甚麼時候求過你?就聽我這回吧!求求你別再買了唄!……」據說這像答錄機般的哀求,完全無礙這做妻子的繼續血拼,唉!來到這把資本社會商業活動發揮到極致的國家,要想收手也難呀!
我真的蠻慶倖自己已經過了瘋狂購物的年紀,目前旅行於我就只是放空、無目的的漫遊。只要避開人潮湧動如清水寺的景點(如不是為了去找生鐵風鈴也不會擠到像聯合國似的人堆裡),去哪兒都好。寒冬中的京都是有很多地方可遊走的,冷寂的鴨川河畔、覆雪的大原三千院、蕭瑟的宇治上神社。連那春櫻盛放摩肩接踵的哲學之道,冷冬的周休時刻亦是杳無人煙,這不才是最適合沉思冥想之境?
在京都的八天中,每天約莫都走了五六公里。沒有既定行程要趕,所以走得很慢。走累了便找個角落坐著看人看貓看烏鴉,渴了餓了便啃啃隨身攜帶的富士蘋果,若還餓,便想想「彌生軒」熱騰騰會發亮的越光米,是要點烤鯖魚配白飯(套餐二十八人民幣),還是來客唐揚雞(炸雞塊)補充熱量。目前這樣的旅行於我是最愜意的。
*作者為知名作家。(原文刊載騰訊大家網,責任編輯:陳小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