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生孩子的意願?
根據此調查並可歸納出,照顧小孩的「時間」和「花費」可說是台灣家庭最需要獲得改善的首要關鍵因素。另外,調查中亦有94%以上的婦女每日平均需花費近2小時處理家務,其中有配偶或伴侶的女性中,必須每日處理家務的比例更高達98.6%,顯示當台灣多數家務仍由婦女負責時,須兼顧工作、家務、養育甚至是照顧長者的重擔,更是讓台灣女性生育意願跌至谷底的綜合原因之一。
當諸多外在因素難以改變的情況下,提升生育率的機率就更加遙遙無期。如下表統計資訊顯示,在多數家庭擔任照顧者與家務執行者的婦女們,其迫切需要協助的資源中,有多達3成2期望有人可分擔幼兒托育及老人照護的相關工作,同時降低或補助托育費用,減輕其因生育後無法自理的困境外,另有2成以上的婦女基於經濟考量而卻步。
畢竟孩子一生下來,各種尿布、奶粉的花費著實驚人,當政府可在孩子就學前即提供如托育、褓姆費用補助等相關協助,將有助於減輕父母的經濟壓力,進而提高生育意願。
另外,保障婦女生育後的工作權也相當重要,雖然目前有產假、育嬰留職停薪、陪產假等措施,但根據統計,多達2成8的婦女期望可落實彈性工作與友善工作環境,並有2成3的女性因生育、無人可協助照顧而離職,最後僅有6成女性在育兒階段告一段落後回到工作崗位。
此調查也反映出台灣多數女性面臨育嬰時不願請育嬰假的原因;包含擔心影響升遷、福利或主管壓力,且育嬰假只有前6個月可領取 60% 的月投保薪資。以台灣的薪資結構而言,多數勞工的月投保薪資仍偏低廉,即便使用育嬰假補助,仍需面臨極大的經濟壓力而難以專注育兒。
面對此擔憂,台灣各縣市政府如今多以生育獎勵金作為鼓勵婦女生育的誘因之一,生育津貼獎勵金最高的如桃園市、彰化縣、台東縣、澎湖縣,第一胎皆補助3萬元,高於多數縣市之2萬元獎勵上限。
然而,在生育金的補貼獎助外,政府與勞工機構亦應積極研擬提高產假、育嬰假利用率等相關配套措施,協助社會與企業認知到育嬰對日後社會結構與人才培育的重要性,才能讓婦女與期待生育的家庭們自職場、家庭與經濟的困境間解套。
本文/圖經授權轉載自Hello醫師(原標題:台灣女性每4人就有1位不想生小孩!台灣低生育率:缺錢、缺時間成主因!)
責任編輯/林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