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擦是中國審查策略中最強大的工具之一。如同《審查》(Censored: Distraction and Diversion Inside China’s Great Firewall)作者、政治學家瑪格麗特.羅伯茲(Margaret E. Roberts)在著作中解釋的,只要將資訊稍加難以取得或增加取得成本,就足以遏制許多人了。你想等更久的時間去下載一部外國電影,抑或現在就串流觀看已獲審通過的電影呢?
較富有且技術較嫻熟的個人仍然能設法取得資訊。過去盛行的一種方法是使用虛擬私人網路(virtual private network,簡稱VPN),取得被封鎖的內容,但近年,就連這類工具也大大減少了。摩擦的策略作用之一是,可以顯露誰願意付出更高成本去取得封鎖內容,這讓政府能進一步去瞄準這些人。
2020年10月出現一款用於安卓(Android)系統的瀏覽器應用程式「Tuber」,提供繞過防火長城的新途徑,讓中國的網際網路用戶可以瀏覽谷歌、推特、YouTube及其他被中國當局封鎖的網站。這應用程式一出現,立刻轟動,不到一天就被下載超過五百萬次。但是,這可不是什麼調皮行動。這款應用程式的背後東家是中國最大的網路安全公司,它推出此應用程式,顯然獲得中國政府批准。正式推出僅僅一天後,這款應用程式就下架了。
「Tuber的閃現顯示,防火長城可以被過濾長城取代。」香港大學的「中國傳媒研究計畫」共同總監班志遠(David Bandurski)解釋。不同於封鎖網站,這種手法可以更局部性地追蹤使用者行為。有機會試用這款應用程式的人表示,這款應用程式仍然過濾審查影片內容及搜尋結果,它也要求用戶提供他們的手機號碼(實名制手機號碼,亦即根據手機號碼可查到個人身分證),並且,用戶必須同意讓此應用程式公司存取他們手機上的聯絡人名單。
以這種控管方式來降低開合橋,或許也能讓更多的中國民族主義時事評論員跑到外國平台上去和批評中國者爭吵,以捍衛中國的官方立場,也可以讓他們有更多彈藥去聲稱中國正在放寬限制,漸漸開放——姑且不論這種聲稱有多麼站不住腳。
不過,「長城瓶頸」也有其擁護者,包括一些強大的利益團體。由於中國與國際間的網路通訊不穩定,更多的外國公司必須在中國境內找伺服器,這為中國公安提供了更多監視外國活動的機會,也供給了中國的資料中心更多商業機會。在中國的搜尋、社交媒體、電子商務及其他線上服務領域裡,人們較難以存取外國競爭者的網站,這使得中國公司蒙益;換言之,「長城瓶頸」進一步保護了中國的網際網路公司,它們在面對外國競爭者時因此享有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