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好好的終結危機,道歉成為企業一定要做的事,但卻有藝術與技術層次的挑戰。為什麼要道歉?該為什麼事情道歉?誰應該代表企業道歉?到底對誰道歉?道歉就可以終結危機?這許多的問題不僅在危機管理小組反覆討論,也存在於律師與公關顧問之間的專業爭辯,更考驗企業負責人的決策智慧。
【2010 英國石油漏油事件】
我很抱歉。為了這件事,我們對民眾生活造成的巨大破壞感到很歉疚。沒有人比我更想要結束這件事,我要我的生活恢復從前。
Tony Hayward, 英國石油執行長
【2012 年蘋果地圖功能】
蘋果一直努力打造可提供最佳經驗的產品,但前一週發表的新地圖服務卻未能履行該承諾,我們對客戶因此遭受到的挫折深深感到抱歉,並將竭盡全力讓地圖變得更好。
Tim Cook, 蘋果董事長兼執行長
【2016 年迪士尼奧蘭多鱷魚攻擊小孩事件】
作為一位父親和祖父,在這個損失的時刻,我的心與 Graves 一家同在。我的思念和祈禱與他們同在,我知道迪士尼的每個人都和我一樣,表達最深切的同情。
Robert Iger, Disney 董事長兼執行長
【2018 臉書資料外洩】
我們有責任保護用戶的數據,如果我們做不到這一點,就沒有資格再為用戶提供服務。我努力想搞清楚到底發生了什麼,以及要怎麼做,才能防止類似事件再次發生。
Mark Zuckerberg, Facebook 創辦人
四種不同的道歉,究竟是從企業的角度出發?還是受害者的角度出發?究竟只有道歉說法?還是有具體的行動?
事實上,道歉是有學理依據的。美國俄亥俄州立大學兩位教授 Roy Lewicki & Robert Lount,曾經發表於期刊的研究顯示,道歉效果好壞取決於企業的用字遣詞。這也說明,企業道歉說對話,將產生事半功倍的成效。
這項研究了解人們究竟對怎麼樣的道歉用語最有感?因此運用六項道歉的關鍵用語進行測試:
1. 表達遺憾(regret)
2. 解釋錯誤發生
3. 承擔責任
4. 陳述後悔(repentance)
5. 提供補償或改善做法(repair)
6. 請求原諒(forgiveness)
在近 800 人的研究調查中發現,人們對於承擔責任與提出補償或改善做法最有感覺。畢竟表達遺憾只是廉價的口惠,人們希望聽到的是「我願意承擔責任,並採取具體行動修復錯誤」。這才是道歉最有效且最高的指導原則。
其他表達後悔或請求原諒的部分,大多數人比較無感。特別針對請求原諒部分,畢竟人們還在當下的情緒,無法立即「原諒企業」,也還需觀望具體實踐所承諾的改善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