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不斷往上讀
為了延後面對就業求職的焦慮,選擇讀碩士的人越來越多,只要是家境允許的人,碩士讀完,還會去歐、美、日再攻讀博士,「但無論土博、洋博畢業,如今絕大多數也是沒正式工作,或是從事領鐘點費無保障的工作,暑假也沒薪水」,畢竟人社領域博士畢業,起碼32歲、甚至40歲,已經錯過黃金求職與轉職的機會。
他舉例,時薪教師有的已經4、50歲,博士畢業10年以上,還是只能擔任兼任鐘點教師,一個小時不到八百塊,還得扣除跑課的交通費,「身邊不少博士是跨縣市教學,鐘點費基本上是打對折,且寒暑假沒任何收入,到坊間英語補教機構,分成後,有給博士300元至500元的待遇,行情可以說是不堪入目,畢竟現在博士的數量,可能比70到90年代的大專畢業生比例還多。」
7.最成功的一群人
最後,他直言,最成功的一群人還是「複製階級」,有些是在家族事業體工作後,順利擔任接班人;有些由家中長輩人脈安插,到親友企業、高官或大企業總經理身邊擔任特別助理等學習機會多、能建立人脈關係的職務;或者直接由家裡投注資金,再加上申請青年創業貸款,自行創業的人。
貼文一出立即引起關注,不少網友感嘆,「文組悲歌」、「世代差距真大,小弟台大社會組,六年級生,現在同班同學幾乎沒有人年收200萬以下,財產在3000萬以下」、「教甄我聽過有人流浪17年才找到正式職缺」、「連老師也是苦職業了」;另外,也有人搞笑表示,「感謝學長分享,最近去吃火鍋已經在練習擠霜淇淋了」、「已經報名重考班了」。
責任編輯/趙鳳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