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自美國的麗莎,大學畢業後,開始環遊世界。我們在新加坡相識,分享彼此的故事。我好奇地問她,她的朋友也都熱愛背包旅行,渴望認識這個世界嗎?
麗莎搖搖頭,告訴我她算是朋友圈中的異類,美國人並不如我想像中那麼愛出國旅行。
「你知道嗎?甚至有的美國人認為歐洲是個國家。」麗莎說。
「歐洲是國家?那麼倫敦或巴黎就是歐洲首都囉?」
「是的,很誇張吧?」她點點頭。「有些美國人一輩子都住在封閉的小鎮,他們認知的世界就是如此。」
我曾經遇到不少外國背包客,把台灣和泰國搞混,問我是不是曼谷人。這種類型的誤解,我可以想像,但是認為歐洲是個國家?這太誇張了。我原本以為美國人都很有國際觀,麗莎的回答顛覆了我的印象。
有位阿根廷背包客也曾告訴我,對南美洲許多人而言,東亞面孔的人就是中國人,整個亞洲全都是中國的勢力範圍。
類似的誤解,所在多有。
對沒出過國的人而言,他們幻想中的世界,和現實世界,肯定存在明顯的差距,這不難想像。那麼對於勇於探索異國文化的背包客呢?他們一定比較有國際觀吧?那也未必。
在新加坡招待各國背包客時,為了盡快與大家打成一片,我喜歡開點無傷大雅的玩笑。我最喜歡的招數就是,在用餐時刻,若無其事地打開冰箱,一邊整理,一邊問他們要不要來杯蛇血,或是來點狗肉。
這招確實有用,好幾位背包客因此笑開了,成功破冰。但我完全沒料想到,也有不少背包客信以為真。他們嘴角顫抖,睜大眼睛,驚恐地回答我不用了,還不忘檢查一下冰箱裡到底放了什麼。
原來對某些人來說,這的確是他們印象中的亞洲文化。從此之後我就相信,缺乏國際觀的問題,是不分國籍與種族的。不是所有的外國人,都比台灣人有國際觀。
這些都算是無傷大雅的誤會,只要稍加解釋,大家也能馬上理解。比起這些知識,更重要的事情是,有沒有一顆想要了解對方,關懷對方的心。不論是哪一國人,都應該敞開心胸,認識不同的文化,多接觸多了解,才能不自卑不自傲地與世界相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