賴均輔4歲半學的是畫畫,媽媽想栽培他藝術創作,上小學課後輔導才接觸圍棋。他們住在不同城市,在不同年紀開始學棋,入迷反應卻很相似。
媽媽們都說,他們有空就下棋、做題目;大人不會下棋,他們就左手跟右手,一黑一白認真對奕,專注到大人叫不動的地步。均輔媽媽一次還氣得要把圍棋拿去丟掉。
澆灌「努力」讓萌芽「天分」茁壯
賴均輔、余炳葟正式學棋後,不到3年就拿到業餘6段、以及院生資格,明確表達想走職業圍棋的意願。余家決定支持,賴媽媽則交給老天爺決定,結果兩人同時考上中華職協圍棋道場,有資格接受職業棋士的免費指導,為自己爭取最好的師資。
多數想走職業棋士之路的孩子,都會展現類似熱情與天份,一旦進入院生階段,他們較量對象,不再是程度參差不齊的業餘棋友,而是其他一樣有天分的同儕,贏棋變得困難,必須用功才能累積實力!而支持他們不斷努力的,當然還是發自內心喜歡圍棋的熱情。
出名容易成名難
著名業餘棋士、前清大校長沈君山,1986年曾經寫了一封信,給唯一的徒弟、當年10歲神童施懿宸,叮囑他專注投入,其中文字今日讀來依舊深刻有力,不知是否符合這一代院生的情境:
「在你們的年齡,神童啦、天才啦,便是這些浮雲。要知道,出名容易成名難。出名可以靠運氣,靠人家捧,但是把名聲一直保持下去,卻得靠真本領,靠不斷的努力。圍棋的可愛,便在黑白分明。僥倖不來,頭腦一發熱,報應就到--馬上輸棋。」
(待續)
圍棋規則淺淺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