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覺得自己演得好並不是最厲害的,」吳慷仁說,「我的演技還是有很多需要學習的地方,包含口條、角色變化的拿捏、情緒轉變等等,必須一次比一次的自己還進步。」
「一旦沉默了,感覺上就會變成一種平常」
今年才剛在香港拍攝《非分熟女》的經驗,讓他更加敬佩香港電影產業的工作模式,「香港演員很清楚知道自己在做什麼,也很懂得角色的發揮,更突顯自我特色、知道屬於自己的優勢在哪。但台灣演員就比較還沒有做到。」
此外,像是在韓國,演警察的演員就非常有警察的模樣,他符合觀眾觀看的期待、讓眾人感受到細膩的精彩,甚至大部分時候,韓國的壞人比好人還要好看,那情感和邏輯的連結值得我們學習。
他有感而發地說,「台灣有好的編劇,但礙於生存,有時候寫自己理想中的故事會沒人想要投資,不過當投資人干預了創作,就會少了原創性,台灣很多就是成功的類型後便複製那樣的模式,進而少了自己的特色。」
吳慷仁說,透過《引爆點》,他希望觀眾看了可以去對生活週遭有所反應,「最可怕的還是沉默,一旦沉默了,感覺上就會變成一種平常,」他表示,「我常覺得當別人要刻意隱瞞你,你是絕對不會知道真相的。」
生活在這個環境下,人們害怕改變、怕被改變,因此大多都安於現狀,「覺得好像這樣就好」,然而,當大家少了一點憧憬、缺乏改變的熱忱,套用在現在社會現實的狀況是滿可惜的,「如果願意做些什麼,是不是會跟平常不一樣呢?」
沒有經紀人 當「參與者」完成每一份工作
事實上,吳慷仁是演藝圈中少數屬於沒有經紀人、自己處理一切工作的演員,他不論廣告邀約、代言、戲劇演出、採訪安排等,全部都是一個人全權負責安排,再由自己篩選合適、不合適的案子,這種在忙碌工作生活中還要處理大小事情的演員,他做得十分透徹。
一般來說,演員若要接到一個邀約,通常會先經過經紀人的挑選,最後才轉達到藝人身上,但吳慷仁認為,「用參與者的角度去實際接觸、了解一個案子,當自己不是藝人的角色而是工作同仁一份子時,那對工作的態度會有很大的不同。」
像是只要拿到劇本,他也很樂意跟導演開會、聊分鏡安排,把本來可能很商業的內容變成了更有創造力的工作。
「如果把自己當明星,就不能單純直接的跟廠商溝通,多多少少會對作品有些影響,我很開心能夠介入到創作的過程,樂於直接分享我的經驗、拍攝的技巧,為得是對觀眾和自己有個最好的交代。」
文/魯皓平
原文、圖經授權轉載自遠見雜誌(原標題:吳慷仁:做任何事永遠不能對自己滿意,而是不斷追求下一次進步)
責任編輯/陳秉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