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個幾乎看不到亞洲人的國度,烏克蘭,東方臉孔往往代表著某些意涵,甚至是期待。
在烏克蘭旅行的期間,我藉著沙發衝浪,認識了尤莉亞。她是一位24歲的律師,在烏克蘭西部大城利維夫長大,畢業後到首都基輔的律師事務所上班。我們坐在基輔獨立廣場聊天。工作的壓力,加上一連串的國家危難,她至始至終都悶悶不樂的。
「我不喜歡我的工作,你覺得我應該怎麼辦呢?」
我也沒比她大幾歲,沒把握可以給她滿意的答案,但我還是強迫自己告訴她:「工作之餘,做做妳有興趣的事情吧!或許短時間之內無法改變什麼,但假以時日,妳一定可以從中得到啟發。」
他眼神專注,眉頭深鎖,仔細思索我說的話。
「讓我更憂心的是烏克蘭的危機,在這樣的環境下,我看不到希望,你覺得我應該怎麼辦呢?」
她的問題一個比一個還巨大,有些招架不住的我,沉默了下來,苦思該怎麼回應。
「多旅行,多認識朋友,多點不同的嘗試,總會找到出口的。」
她看著我,希望可以從我的話中參透一些道理,找到重拾希望的方法。
「你知道嗎?亞洲人給我的印象,就是說話很有哲理,像達賴喇嘛那樣。」
我不自覺地感到慚愧,其實我真正想說的是,在一個混亂的大環境下,懷抱希望是很奢侈的事。然而我說不出口,只能心虛地安撫她。
書讀得不夠多,經驗和見識都太少的我,無法給她一個真誠而實際的解答,不配得到她的期待。
回到台灣之後,烏克蘭的戰事仍舊持續著,沒有停火的跡象,不知道尤莉亞的生活變得怎麼樣了呢?如果時光可以重來,再給我一次機會回答她,我應該怎麼說呢?
【作者】:葉士愷
旅遊作家,著有《在家環遊世界!400沙發客住我家》。與波蘭女友蜜拉共同經營粉絲頁「波蘭女孩x台灣男孩 在家環遊世界」。在新加坡度過兩年的外派生活,完成烏克蘭之旅後,回到臺灣。希望藉著400位沙發客帶來的養分,想辦法讓台灣變的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