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做研究,是一份工作,還是一種學習?
手頭上正在做的事情只有自己知道那是什麼,於是需要不停摸索
大學時候,可以盡情的選擇想要修的課來上,依照每堂課程來完成不同的任務,寫報告、讀書、考試、上台報告等等。很明確地可以知道自己正在學習某些已知的知識,並且把這些已知的知識融會貫通。
然而,念博士班基本上以做研究為主,在日本念博士班更是如此,如果沒有參與特別的博士班學程,那麼就幾乎沒有需要修的課程。只剩下跟著老師做研究,做實驗、寫程式、做分析、寫論文、做簡報。比起學習,實際上整體的內容更像是一種工作。但這份工作卻是一個目標不明確的工作,沒有必須賣出的產品,沒有必須達到的績效,沒有可以參照的套路,只能從黑暗當中摸索,從無中生有。
從無中生有的過程,更像是學習,可以學到原來可以這樣做分析、原來還有這樣的想法跟論點、原來現在流行做這些課題的研究等等。過程有點虛無縹緲,但做研究就是如此。
博士生的共同特性:有耐性
就目前為止,我所觀察到的博士生的特性,就是大家都蠻有耐性的。念博士班也確實能培養耐性。博士班容易遇到的問題有:
‧指導教授的時間、實驗的時間、同儕的時間很難喬
‧要讀的書、要看的論文很多,多到不知道盡頭
‧論文的寫作是一個漫長的過程,從初稿完成到期刊接受,可能經過了三五年
‧生活枯燥,不會每天面對人群,而是每天面對電腦
‧研究上遇到的事情沒有人可以請教時,只好自己摸索
‧寫程式、跑統計,一個bug可能會讓進度卡很久
‧忙了一整天也可能沒有顯著的進度
‧資料量大或需求量大的時候,光是收集資料就要花掉大部分的時間
‧大學生用充滿熱切的眼神看著你時,不想就這樣澆熄他的熱情
許多可以消磨性子的事情會發生,能熬得下去的話,也提升了自己的耐性。而博士班的環境,其實還是蠻國際化的,也使得自己不論是在哪個地方,感覺好像也感受不到那個地方的太多特色,在日本還是在台灣念書,蠻多共通點,畢竟學界蠻多跨國合作和交流。而留學之後,感受最深的日本在地感,大概就是這裡的氣候以及實驗室的上下關係吧。
作者介紹|yun
高中時候夢想成為一位「文人」,我相信文字可以成為強大的武器。唸完中文系之後念了心理所。文學是在那黑暗的世界中,仍然不滅的那道光。而我願拿起蠟燭,在這片黑暗當中──就那麼一點也好──點起一點光亮。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方格子。(原標題:留學、出國念博士,和想像中一樣不一樣?)
責任編輯/蔡惠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