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中國古代用白銀當貨幣,不用便宜的紙或銅?專家揭課本沒說的2大關鍵原因

2024-02-11 09:00

? 人氣

在中國的地理空間中,金銀的儲藏並不豐富,因而在古代早期,金銀並未成為主要貨幣。(示意圖/取自William_Warby@flickr)

在中國的地理空間中,金銀的儲藏並不豐富,因而在古代早期,金銀並未成為主要貨幣。(示意圖/取自William_Warby@flickr)

貨幣材質的選用,對於古代財政發展來說極為重要。除了在早期可能使用過貝殼等材質外,多數時候採用金屬貨幣,選擇使用銅、鐵、金、銀等材質,後來也見到使用紙幣。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為何中國古代用白銀當貨幣,不用便宜的紙或銅?

以鐵等賤金屬鑄幣,在帝國時期也曾出現過,比如在宋代的四川地區,但使用時間和範圍都很有限。在元代以前,國家發行的貨幣大多以銅為材質。在財政上,由於銅礦發現不易、開採能力有限,銅幣的鑄造成本比較高,因此國家獲得的財政收入並不多。隨著商品經濟的發展,在商品流通量越來越大,銅幣因笨重低值而不適合繼續充當交易媒介。

在兩宋期間,民間創造出攜帶方便的紙幣,以便作為媒介低成本地推動商品交易活動。後來國家接管紙幣的發行,財政上也因製造成本低而獲得發行收入。在元代,紙幣一度成為商品交易的主要手段。在南宋末和元代,國家都靠濫發紙幣來增加收入,到了明初,政府也曾大量發行紙幣寶鈔。由於帝國的執政者既缺乏準備金和紙幣發行量等金融知識,更缺乏有效的手段來約束自己濫發紙鈔的衝動,因此紙幣往往變成國家掠奪民眾財富的工具。

以金、銀來說,因其自然特性,比如價值貴重且相對穩定,易於保存、攜帶、分割等,比較適合作為貨幣。但在中國的地理空間中,金銀的儲藏並不豐富,因而在古代早期,金銀並未成為主要貨幣。不過,按照史書記載,西漢時期盛行黃金,但到東漢時,黃金量急劇減少。東漢黃金的大量消失,在財政金融史上被學者稱為「一個謎」,迄今並無特別好的解釋。

在帝國早期,金銀作為支付手段用得極少,只在大宗貿易特別是在對外貿易中使用。到了宋代,由於經濟發達而銅錢過於廉價,於是金銀、特別是白銀開始在一些場合流通使用。官方用它來收兌紙幣、支付祿餉,部分承認了它的貨幣職能。南宋時期,對外貿易發達且長期為出超狀態,因此由外部(日本、中亞、歐洲)流入了大量的金銀,補充了中國本土儲量的不足。這就是說,雖然在宋代使用銅錢才是統一的財政標準,但在民間其實早已開始使用金銀。

中亞地區曾經長期廣泛地使用銀幣,因此在征服中亞之後,又征服中原和南方的蒙元政權,就在中原地區大量地使用白銀,並以此作為財政單位。於是,中原地區開始有了大規模使用白銀的習慣。不過,元代大量使用的貨幣是以白銀為本位的紙鈔。

作者介紹|劉守剛

上海財經大學教授,經濟學博士、法學博士,曾在證券公司擔任過研究員,多年潛心研究中國財政史、西方財政思想史、財政政治學,並在app開設課程「中華帝國財政30講」,這本書就是課程內容原稿修訂的升級版,汲取學員精心留言與提問,重新編輯成書,同時也是他另一本巨作《財政中國三千年》的精編版。代表著作有《國家的財政面相》、《打開現代:國家轉型的財政政治》、《財政中國三千年》、《中國古代治國理財經典闡釋》、《國家成長的財政邏輯》等。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漫遊者文化何以帝國:跟著錢走,看見不一樣的中國史(原標題:明代以前貨幣的發展)

責任編輯/蔡惠芯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