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以來,軍事行動不僅殘酷,且伴隨著衛生不良的問題,因此便成了傳染病流行的媒介。死於傳染病的人往往超過戰死的人,其中一例便是法國皇帝拿破崙‧波拿巴的俄羅斯遠征。
拿破崙於1806年,為了封鎖英國而發布了「大陸封鎖令」,禁止歐洲大陸諸國與英國貿易、通訊。雖然大陸諸國被迫屈服於拿破崙的威勢,但於1812年,俄羅斯又與英國開始貿易。起因於俄羅斯對拿破崙提高了警戒心,且因穀物停滯無法輸出,致使俄羅斯的農業經營陷入危機。拿破崙對此事大發雷霆,決定進行具有懲罰意味的遠征。他集結來自各地的六十萬大軍,於同年夏天開始進攻俄羅斯,九月中,便佔領首都莫斯科。但此時,拿破崙的軍中卻發生了斑疹傷寒的流行。
偏好寒冷氣候的體蝨為其媒介
斑疹傷寒是以「斑疹傷寒立克次氏體」為病原體的傳染病。這種細菌以寄生於衣服上的體蝨為媒介,即使在它吸血前將其擊斃,也無法避免細菌附著於身上。此外,蝨子的糞便中也含有細菌,一旦附著就無法避免病原體入侵身體。
如同我們所了解,斑疹傷寒有「監獄熱」、「看守所熱」、「戰爭熱」等多種稱呼,它是在惡劣的衛生條件下才會發生的。遠征俄羅斯的拿破崙軍隊中便處於此惡劣的環境。當時俄羅斯軍隊被迫暫時放棄首都莫斯科,並將所有的建築物燒光,徹底地破壞一切,包括住宿場所及生活上所需的物質。此時,俄國的「寒冬將軍」降臨。蝨子會在人多且不衛生的場所擴散,尤其是體蝨,偏好人們穿厚重衣服的寒冬氣候。寒冬來臨的俄羅斯成為體蝨大量繁殖的絕佳環境。
拿破崙從莫斯科撤退一役,是世界軍事史上廣為流傳的悲慘事件。因為窮追不捨的俄羅斯哥薩克騎兵、以及未曾經歷的酷寒、加上斑疹傷寒的傳染災情……,相較於與俄羅斯戰鬥致死的陣亡者十萬人,因凍死或病死等犧牲者,竟高達近22萬人。
拿破崙皇帝為了重新編制軍隊,便拋棄盟軍,匆忙地撤回法國境內。這種被視為背信的任意行動,與法國結為軍事同盟的歐洲君主們,對拿破崙感到絕望而紛紛離去;同時,普魯士王國、奧地利、瑞典分別與俄羅斯軍事結盟;之後,英國也加入,形成反法大同盟。
於傳染病之前拿破崙軍敗退
1813年10月,在德國的萊比錫,新的反法同盟軍與拿破崙軍發生激戰。此戰役中,新同盟軍完全戰勝拿破崙軍。拿破崙軍雖極力抗戰,但還是於1814年四月投降。他之後被強制隱居於地中海上的厄爾巴島。拿破崙引退後,便以奧地利維也納為政治舞臺,召開戰後秩序重建的「維也納會議」,但因各國利益衝突而導致大混亂,拿破崙趁機逃出厄爾巴島,回歸巴黎後,再就帝位。因此,諸國又形成第七次反法大同盟與拿破崙對峙。新同盟軍與拿破崙於1815年,在比利時首都布魯塞爾的北邊發生激戰,後世稱為「滑鐵盧戰役」。
此役中,拿破崙被英國的威靈頓、普魯士王國的布呂歇爾兩位將軍打敗。投降後的拿破崙被流放於大西洋上的聖赫勒拿孤島,至一八二一年時壽終於此。
由於俄羅斯採取焦土戰術,導致遠征的拿破崙軍隊被迫在空曠的莫斯科過著不衛生的生活,加上俄羅斯寒冬降臨,斑疹傷寒的體蝨大量繁殖,強悍的拿破崙軍隊,在看不見的病原體面前變得毫無招架之力。
作者介紹|石 弘之
一九四○年生於東京都,東京大學畢業之後,於朝日新聞社就職。曾任紐約特派員、編輯委員,離職後擔任聯合國環境計畫高級顧問,東京大學、北海道大學研究所教授,駐尚比亞大使等職位。期間參與國際合作團體,兼任東中歐環保中心理事等等。曾獲得聯合國波馬獎,聯合國全球五百獎,每日出版文化獎等等。主要著作有《地球環境報告》(岩波書店)、《名作中的地球環境史》(岩波書店)、《我的環球經歷》(講談社)、《鐵絲網的歷史》(洋泉社)等。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五南《傳染病世界史:人類應如何與瘟疫等傳染病戰鬥》(原標題:拿破崙遠征俄羅斯失敗,主因為「斑疹傷寒」)
責任編輯/林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