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指出,店裡先前缺了一個外場人力,努力徵人的結局,往往是收到了一堆履歷,連面試都不用就請人來上班,還招來拒絕。
更有年輕人來上一、兩天班,就開始請病假,再來上幾天班,又請一次,「他們的如意算盤是,先錄取了成為正式員工,請病假還有半薪可領!」說起員工的亂象,他有滿腹牢騷。
最誇張的是,還有人失業已久,正在領失業補助金,但礙於政府規定,得在請領期間找過三個工作才能展延補助期,因此一看到徵人啟示,一來什麼都不問,只急著要他蓋章證明已來應徵過,好繼續領補助,「你說,氣不氣!?」
原因3〉法律規範死板 綑綁商家運作
政府讓商家困擾的,還有許多與店面經營相關的法規。
有位小資電商黃小姐,今年初收到一張9000多萬元營業稅額補稅單,但她根本沒賺這麼多,沒想到國稅局後來將稅單改成800萬元,最後再改成900多萬元,不到半年,「一張稅單三口價」,令人傻眼。但最讓人氣結的是,收到錯誤稅單,往往還被要求得自行舉證。
先前開設幫你顧小孩健身房而聲名大噪的My Fitness老闆賴裕琨就表示,台灣一直強調鼓勵新創,但許多與營利事業相關的消防、環保、教育、稅賦和融資法規,都和實際操作面不相容。
舉例來說,有鑑於2016、2017年補習類消費申訴案件達6000多件,其中學承電腦、威爾斯美語等補習班惡性倒閉及瑜伽天地無預警歇業,引起不少消費糾紛,因此消保處決定,從7月起,短期班補習業者得將1∕3學費信託,以作為倒店時,償還學生之用。
對此,兒童音樂班經營者張芬華就埋怨:「補習班的資金周轉靠的就是學費,如今1∕3無法動彈,等於要業者坐以待斃嘛!」「政府每每一遇消費糾紛就修法,雖然立意良善,但缺乏配套,甚至矯枉過正,簡直要把業者掐死。」
原因4〉消費者太強勢 網路霸凌店家
保護消費者,原本是天經地義的事,但過度標榜顧客權益,也養出一些「奧客」,也是老闆們「退出江湖」的主因。
六合夜市發展促進會理事長莊惠民另指出,由於目前自媒體大行其道,消費者有許多管道爆料,但卻缺乏足夠的機制約束不實客訴或報導,讓許多生意人吃了悶虧卻無處申冤。
他舉例,前陣子墾丁被抨擊漫天喊價,嚇走了旅客,過不久就有網友說,在六合夜市也吃到天價小吃,導致生意也清淡,但根本是誤傳。
莊惠民忿忿地說:「更可笑的是,有電視媒體做一則六合夜市門可羅雀的新聞,是趁著下午5點攤商才剛擺好攤,客人還沒光顧時拍攝!」
位於台北市的Imperfect coffee & matcha,部分座位有限時,但一位客人不滿限時規定,竟然使用400個臉書殭屍帳號,短時間內狂洗咖啡店臉書專頁的一星負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