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艦島礦工們每天在深達606公尺(台北101大樓高度449公尺)的地底工作,島上礦井最深挖下超過1公里,高峰時期一年可出產41萬噸煤炭。
1960年,該島人口密度正式凌駕東京,成為全球人口最密集地區(整座島有5267人居住,人口密度是當年東京9倍)。
鄰國的傷口
CNN曾報導,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期,軍艦島存在嚴重奴工問題,許多韓國與中國的戰俘被強迫在此區礦場勞動,不僅長期受到高溫、潮濕折磨,稍有鬆懈還會被禁止進食、毆打。
據統計,1925年到1945年,至少123名韓國人與15名中國人因此死於軍艦島,由於「戰時奴工」問題的悲慟,韓國一直反對日本將此地申請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
2015年,日本與韓國多次討論二戰「強徵勞工」問題,在日本「口頭承認『曾』強徵韓國勞工」後,韓國同意讓步,在第39屆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委員會大會中,軍艦島以「日本明治工業革命遺產」一部份,成功列名世界遺產名錄。
被奪走呼吸40年的城市
時隨勢轉,1960年後日本消耗能源由煤炭轉往石油,軍艦島發展漸趨遲滯,14年後,島上礦場全數關閉,全島居民在1974年4月20日全數撤離,至今已超過40年。
軍艦島自此被封鎖,遊客不得其門而入,加深該島神秘色彩。
神秘面紗逐漸揭開
2001年,軍艦島擁有者「三菱綜合材料株式會社」將島捐贈予高島鎮(後來與長崎市合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