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長大以後朋友越來越少?日專家道出成年人都知道的交友真相:完全沒意義

2025-01-29 08:40

? 人氣

年紀越大,維持和自己推心置腹的朋友的關係,比結交更多新朋友還重要。(示意圖/取自pakutaso)

年紀越大,維持和自己推心置腹的朋友的關係,比結交更多新朋友還重要。(示意圖/取自pakutaso)

近來透過SNS等通訊軟體溝通的人愈來愈多,每個人每天都會跟幾十個人用手機或電腦交流。以資訊交換的角度來看很便利,但是卻無法建立深入的關係。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收到短訊馬上就得回覆,晚回覆對方就會不舒服,也有人會以能和多人短訊通信而感到自豪,這種生活實在是很不可思議。

摯友不需多,一個就足夠

我覺得很多人都有著朋友愈多愈好,朋友少代表沒身價的迷思。如果小學生、中學生還說得過去,但是到了成人階段,還在比拚朋友的數量,實在是太滑稽。

在各種社群上認識的人,可以稱之為朋友嗎?沒有面對面講過話,或是只有一面之緣,這種算不上是朋友,只能說是熟人而已。彼此不會講真話,也不會推心置腹,這種人認識再多,也不會讓人生變豐富。

然而,你卻為了要跟熟人維持關係而耗費精力。

如果目的是對工作加分,那多增加幾位熟人無妨。但若充其量只是熟人,就不要期待有朋友般的互動。能夠推心置腹的朋友,在結交上並不容易,且也沒有那麼多。

能說真正想說的話,能彼此了解,這種朋友有一個就足夠,如果有兩個那就是賺到了。過了五十歲之後,請看看你身邊,到底還有幾個知心好友?在公司建立的人際關係,真正是朋友的有幾個?等回過神來才會發現,一個也沒有。

有句禪語說「一個半個」。即道元禪師自海外歸來時,對天童山的如淨禪師說「接得一個半個,勿致吾宗斷絕」。這段話的意思是「真正能傳法之人,數量少也無妨,不需要傳給很多弟子。但是如果你認為這個人是弟子,就要毫不遺漏的全數傳授,這樣才是不會斷絕所學的最好方法」。

要傳法給很多人很難,因為每個人的悟性不同,再怎麼努力傳法,也還是有無法領略之人,勉強的結果就是什麼也學不到,所以只要將所學傳給值得信賴的人即可。

不需和所有人都深交

朋友也是一樣。有些人每天都會交談,但總是不能心意相通,無法傳達自己真實的想法,也感受不到對方的心情。想法和生活方式不同,本來就無法互相理解。身處於同一個職場,只要價值觀不同,再怎麼努力也無法彼此認同。

像上述的對象就可劃分為「熟人」。既然無法要求再多,那就不需要建立更進一步的關係,維持表面的交往就夠了。所謂表面的交往,容易讓人有負面的印象,但絕非如此。高明的維持表面關係,對於成年人來說是理所當然的事。如果因為無法互相了解就起衝突,那社會就無法運作,所以人際關係的區分有其必要。

但是,任何人都還是需要一個知心好友。學生時代的同學也好,長年一起共事的夥伴也可以,找一個讓你覺得「非他莫屬」的朋友。只要一個就好,請找到一個可以讓自己真情流露的朋友。

到目前為止,跟自己有往來的人當中,一定有真正的朋友。沒有長期在一起沒關係,兩個月見一次面也可以。

到了五十歲,已建立很多人際關係,應該也培養出識人的眼光,能從相關的人中,找到能跟自己推心置腹的朋友。請相信自己的眼光,去洞察今後的人際交往吧!試著在眾多熟人之中,與少數朋友建立深入的關係就好。

五十歲過後,如果還想著讓一大堆熟人了解自己,光忙這件事人生就結束了,完全沒有意義。

作者簡介|枡野俊明(Shunmyo Masuno)

1953年生於日本神奈川縣。現任曹洞宗德雄山建功寺住持、庭園設計師、多摩美術大學名譽教授。自玉川大學農學系畢業後,以遊僧身分於大本山總持寺修行,之後融合禪思想及日本傳統文化來進行庭園設計創作,於國內外獲得好評。曾以庭園設計榮獲藝術選獎文部大臣新人獎,並獲頒外務大臣表彰、加拿大總督褒章、德意志聯邦共和國功勞勳章功勞十字小綬章等各種榮譽。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聯經出版公司《50歲後,隨心所欲的生活:捨棄、放手、不強求,這一次,你要為自己而活!(相關報導:年紀越大發現朋友越少?盤點人生中最值得深交的7種朋友,遇到了絕對別錯過更多文章

責任編輯/林俐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