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一定有過這樣的經驗。好想好想趕快到某個地方,沿路都在心裡問「到了沒?」「怎麼那麼遠?」感覺翻山越嶺才終於到目的地。結果回家時卻發現,不過就是走了十分鐘而已。不必太擔心這是個性急躁的你才有的錯覺,其實,這種主觀的時間感受每個人都有,科學家為了釐清這種「回程效應」,認真做了研究。
英國每日郵報報導,日前日本科學家找來20名測試者,讓他們脫下手表觀看相同長度的兩段影片,第一段去程、第二段回程。觀看的時候請他們每三分鐘回報一次,回報的時候都與確切時間相差不遠,但看完兩段影片後問他們「哪段影片比較短?」他們的回答都是「第二個影片」。
科學家理出了幾個理由解釋這個現象,首先是專注程度的差別。
當我們前往一個地方,我們會比較認真注意正在走的路,然後一直看過了多久時間、感覺分秒必爭;但當我們離開一個地方,整個人心態放鬆了、不會一直注意時間,可能想別的事情想一想就到家了,當然會覺得時間過得快。
也有一個常見的解釋:是因為熟悉。去程的路不熟,顯得每一段路都有新的感受;而回程的路都是見過的、沒有新鮮感,走著走著就過去了。但這個講法其實並不足以支持這個現象,因為曾有其他研究顯示,即使回程走不同的路也會覺得比較短。
所以另一個比較好的說法是因為期望。
因為對接下來的行程抱有期望,會讓你不小心低估了到達前會花費的時間;相對來說回程就沒什麼好期望的,所以時間就不會被低估。
時間的感受是主觀的,大家都聽過愛因斯坦的至理名言「如果把手放在熱鍋上一分鐘,那感覺像是一小時,但如果是坐在美女旁邊一小時,那感覺像是只有一分鐘!」回程效應和這段話,都是人們在不同情況感受到不同時間的例子。
無論這個現象的理由是什麼,科學家認為對人們來說都是一個好事。畢竟它讓我們在長途旅行後覺得比較輕鬆、收假也不會收得那麼累人,對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