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仙人掌都養不活的你,要不要試試看更懶更環保的「廢物植栽」?

2016-01-26 15:40

? 人氣

從寶特瓶演變見證流行文化

為了創作,Veronika Richterová開始蒐集全世界的寶特瓶,而她也發現寶特瓶的形狀、材質、顏色不斷在變化,有些她喜歡使用的款式就突然停產了,當然替代品也馬上就上市,於是她決定為這些稍縱即逝的產品留下時間的見證,2007年她和先生Michal Cihlá決定啟動「PET-ART museum」計畫,她說「這個計畫不只記錄的寶特瓶的特性,透過長期大量的資料收集,更可以展現全世界寶特瓶與生活文化的演變,以及世界各地面對這些『立即性』產品的態度,及其背後潛藏的問題。」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圖八.jpg
療癒效果十足的空氣感仙人掌,可是比懶人植物更不需費心的「廢人植物」。
圖九.jpg
結合寶特瓶原有的線條,呈現多肉植物渾圓可愛的身軀。

目前Richterová已由76個國家收集了3000多個寶特瓶,在PET-ART museum除了介紹Richterová如何應用這些寶特瓶,也介紹了寶特瓶的發展歷史,例如寶特瓶的五角底座由來,原來第一個寶特瓶就是為了裝碳酸氣體飲料所設計,因此特別設計了五角底座以減少氣體對瓶身的壓力,而為了吸引消費者,寶特瓶的顏色越來越多元,但綠色及藍色仍是最常見的顏色,因為這兩種顏色的著色劑最便宜。

回收塑膠變成華麗水晶燈

除了將寶特瓶化身為動物、植物,Richterová也開始挑戰顛覆我們對材質的印象,她認為塑膠的透光度和玻璃十分接近,透過切割與加熱延展將可呈現玻璃的質感,而且更為輕巧,看看這些剔透美麗的創作,您覺得兩者相似嗎?

圖十.jpg
不僅可呈現玻璃的剔透感,易於塑型的寶特瓶也可以創造更多變化。
圖十一.jpg
跳脫出一般對寶特瓶的印象,變成美麗的水晶燈。

透過 Veronika Richterová 的創作與計畫,我們知道,習以為常的寶特瓶形象,原來都有其緣由;看似僅有既定短暫用途的用品,其實有機會重新被定義。隨著時間的流動、藝術家的巧手,展現繽紛新姿態。

圖十二.jpg
配上燈光,寶特瓶展現出另一種風貌。
圖十三.jpg
若不說明,真的會以為這是一盞水晶燈呢!

圖片來源/ Veronika Richterová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