購車補助怎麼改?政策面與環保面要一起談
首先,是政策面的躊躇。執政者從一度喊出 2035 年與 2040 年分別禁售燃油機車與燃油汽車的時間點後,又因民意影響而自我推翻。反覆的政策內容,讓業者與民眾皆無所適從。再者,「以拖代改」的政策方針,最佳例子莫過於貨物稅的減徵,既然都可持續往後延長,為何不直接大刀闊斧的重新面對不合時宜的貨物稅改革?且每每到年終最後關頭方才拍板決定施政方向,優柔寡斷的施政方式,對於民眾的購車意願,自然會偏向保守、傳統的決定。
再者,環保改革面的牛步。民眾當前對於電動機車裹足不前的原因,除了既有的用車習慣以外,無法苟同「環保價值」更是一大主因,在當前政府尚無法大力推動綠能發電之際,僅能以表面式的補貼電動機車購買,總讓人有治標不治本的不佳印象;反觀傳統機車大廠,積極的推出新式六期甚至七期環保機車,相較於傳統二行程或是老舊四行程機車的環保進化優點比較更為清楚易懂,對於民眾購買意願高,也難怪民眾願意棄「電動」就「燃油」機車了。
只有這一件事做對
唯一值得肯定的,應該只有大力鼓吹「汰舊換新」的補助方式,且在2021年之際更放寬機車汰舊換新資格,讓排放污染較嚴重的舊型機車盡快淘汰,在機車依舊是台灣民眾移動工具主流的狀態下,既然無法從總量限縮著手,至少從效能提升進行,這是目前在政策面、環保面雙贏的政策。但如同上文所述,還是有許多可以改進的環節。
總而言之,從 2020 年的台灣機車市場銷售數據分析,政府的施政方向,對於民眾機車購買行為有著舉足輕重的影響力,如何把購車補助與長期施政方向正確結合,讓兩者邁向同一途徑,而非一路修修補補的讓人民無所適從,是政府絕對要正視的重點。當然,希望政府能聽信建言,而非再度重蹈覆轍,別讓「人類從歷史上汲取的教訓就是不會從歷史汲取教訓」的錯誤,再次上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