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起就專攻都市計畫,畢業後持續投身社宅領域的林珈羽,對於社會住宅的市場需求累積敏銳的觀察。「好比北屯社宅,我們最近在那邊正推動一項很特別的居住模式」,眼中溢出甜蜜的光芒,林珈羽正在說的其實是住宅處首度於北屯好宅眷戀山光推出的「共居房型」,因為現在單身比例越來越高,這群人也是租屋市場的大宗,市場也有很多這樣的房屋來滿足居住需求,不過,坊間的空間多半是套房,租屋者沒有太多機會認識鄰居,常常「隔壁住誰都不知道!」林珈羽進一步指出,「我們希望透過規劃兼能保有私人空間的套房,但又同時富有共同的使用空間,例如廚房、交誼空間的『共居房型』,拋磚引玉,強化社宅居民間的互動」,忍不住歡欣的手勢,「試試看有沒有新的居住模式,也吸引年輕人來嘗試。」
林珈羽表示,北屯好宅眷戀山光在公共空間的規劃上,將部分住居單元特別另作規劃,進一步嘗試將一般社區僅限於家門外的公共空間納入室內,「形成一種兼有公私領域的獨特空間。」相鄰的居住者就有機會獲得近一步的自然交流空間,「而不是一回家就只能關在自己的房間裡。」
「共同好好生活在一起」的共好夥伴
談到台中好宅還有哪些特色?說話語速總是忍不住偏快,好似有太多充滿創意的思維要一次傾出,他是陳麗婷,同樣是從學生時期起就專攻都市計畫領域的七年級生,對事物很有獨到的看法與理解。
「社宅的一樓店家也是台中市好宅的重要特色」,陳麗婷表示,在台中好宅進駐的許多一樓店家或機構肩負的可不只是一般商業營運的功能,在確定這些店家要進駐前,住宅處會充分溝通,一方面是讓彼此都能更具體地溝通社會住宅的各種可能性;另一方面,若是進駐後可能遇到困難,住宅處也會協助共同突破,「這些進駐的單位我們稱為共好夥伴,我們希望能夠與這些共好夥伴一同完成更多美好的事」此外,「培育社區種子也是活化社宅相當重要的環節」,陳麗婷進一步解釋,社區種子主要任務是扮演社區中的活化者,透過他們拉近更多住戶,帶動社區的氛圍,一起營造出獨特的居住體驗。
另一種居住的可能──「聽說我們住社宅」
隨著住宅處推動台中好宅的多年經營經驗,夥伴們其實也逐漸累積了不少的故事,住宅處也計畫以《聽說我們住社宅》為名,將住戶的生活故事集結成書,就像是集結著一個個「從看似普通的生活當中體現到每個人不普通的生活」。
其中,陳麗婷印象深刻的一則故事,是有一對夫妻一起搬進來,起初看起來比較嚴肅,幾個月過後,這對夫妻會下來一起共餐,相談才知這位太太是大廚,「他常常會煮很好吃的東西跟大家分享,半年後,明顯感覺他變得很愛笑,也非常熱情。」這件事其實很能充分體現社宅想要做的事情,包括分享喜悅、技能,讓住戶之間有更好的交流,當關係更緊密時,「遠親不如近鄰,有臨時狀況,社宅住戶是可以幫忙的,這在一般公寓大廈幾乎不容易做到。」
「我們常常很自豪也半開玩笑說,我們服務的對象從0到99歲都有,除了照顧住民,也歡迎鄰里走入社會住宅,共好交流。」林珈羽進一步指出,對於社宅居民未來的更多可能性,「我們希望住民從社宅畢業後,可以把這些與住民鄰居友善的互動帶到其他社區,包括公共空間與服務都可以被一般社區採納,讓整個台中居住品質全面提升。」林珈羽感性地說。(台中市政府 廣告)
生活放送站Podcast:
EP98 <生活>臺中市政府住宅發展工程處住宅企劃科林珈羽股長及陳麗婷工程員分享「台中好宅」的幕後小故事及靈魂推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