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腎」新希望:打造智慧醫療整合照護系統

2024-10-21 11:50

? 人氣

吳麥斯校長整合陣容堅強之腎臟及泌尿醫護團隊,透過精準數位醫療系統,提供腎臟病患全方位照護服務。(圖/雙和醫院提供)

吳麥斯校長整合陣容堅強之腎臟及泌尿醫護團隊,透過精準數位醫療系統,提供腎臟病患全方位照護服務。(圖/雙和醫院提供)

台灣洗腎率全球第一,背負「洗腎王國」稱號的背後,健保一年要燒掉530億元在慢性腎臟病的醫療支出,國人每8人就有1人恐有腎臟病變卻不自知!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腎臟病照護需要即早識別診斷、及時介入

腎臟是一個「沉默器官」,慢性腎臟病(CKD)初期通常沒有明顯症狀,不易察覺其嚴重性,很多病患是由急性腎傷害(AKI)或急性腎臟病(AKD)的逐漸進展所引發,若一旦惡化進入慢性腎臟病第五期(末期),便要進行透析治療(俗稱洗腎)或走上器官移植(換腎)一途。

腎病已取代肝病成為新國病,面對這個「無聲病症」,國內腎病防治權威、現臺北醫學大學校長吳麥斯,整合了雙和醫院陣容堅強之腎臟及泌尿醫療團隊,攜手與資訊團隊合作開發,以病患為中心的智慧醫療整合照護系統,提供連續主動且全方位的照護服務,抓住腎病早期預防及介入治療的最佳時機。

黃金三角,打造腎病智慧醫療防護網

參與本計畫的雙和醫院副院長吳美儀指出,根據2012年統合分析研究提到,有80%的病人不知道在住院期間發生過急性腎損傷(AKI),且現行的腎臟病照顧模式,大多依賴患者主動就醫並回診追蹤,許多患者往往在腎功能嚴重受損時才尋求醫療協助,為時已晚。

有鑑於此,雙和醫院化被動為主動,運用AI即時演算法分析,建立「急性腎傷害電子警訊系統」,可自動篩選並診斷出不同期急性腎損傷之住院病患,即時觸發電子警訊,自動帶入「藥、會、壓、敗、腎」組合式照顧建議及檢驗套餐內容於文字醫囑中。針對已發生急性腎傷害的病患,「急性腎臟疾病追蹤系統」會持續監測其腎功能變化及分期,一旦偵測病患已進入急性腎臟病(AKD)階段,系統會發出警訊並啟動會診系統。

即時電子警示會自動跳出醒目的全螢幕圖文,提供組合式照顧建議。(圖/雙和醫院提供)
即時電子警示會自動跳出醒目的全螢幕圖文,提供組合式照顧建議。(圖/雙和醫院提供)


每10分鐘自動更新一次的「慢性腎臟病地圖系統」,彙整全院腎功能異常之住院病人名單,醫護人員及個管師可透過不同顏色燈號的儀錶板介面,視覺化呈現不同大樓樓層的病床收治狀況,即時掌握患者的分布、病情風險分級及是否成為健保照顧計畫已收案者,方便醫療團隊隨時瀏覽患者的腎臟病歷程,提供更全面、更適時的照護服務。

雙和醫院副院長吳美儀、個案管理師林芫稜 (左起),共同展示「慢性腎臟病地圖系統」操作介面。(圖/風傳媒攝)
雙和醫院副院長吳美儀、個案管理師林芫稜 (左起),共同展示「慢性腎臟病地圖系統」操作介面。(圖/風傳媒攝)

有效提升醫療效能,推動低碳綠色醫院

臺北醫學大學校長吳麥斯表示,本套系統架接醫院One Team系統,醫療照護團隊(醫師、藥師、營養師、個管師等)可同步掌握病患狀況、不漏接,自2020年上線導入後,每月可成功辨識出約220位AKI病患,其出院診斷加註急性腎傷害的比率從 1.2%上升至 5.0%,增幅近四倍多。病人回診腎臟科的比率也由 25.9%提升到 31.8%,急性腎傷害發生後 120 天內,使用具腎毒性藥物NSAID的比率由 52.0%下降至 42.85%。

透過慢性腎臟病地圖系統,主動獲得個案大於被動會診收案之個案量成長2~3倍,可快速有效地達成早期識別診斷、管理追蹤,粗估每年可減少約千萬元透析治療費用,提升病人急性期恢復比率,減少254.84噸當量之碳排。數位系統的導入,使人員每月至少節省75小時的作業時間。
台灣的數位科技實力全球有目共睹,AI人機協作的年代已來臨,雙和醫院自2018年前便開始積極進行數位轉型,為台灣唯一具有產業、醫院、學校三位一體的資源融合場域。

本套系統已於2024年4月開始,平行推廣至臺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萬芳醫院使用,期待未來可運用在全國醫療體系,形成全方位腎病數據資料庫,建立多面向危險因子之腎病風險圖譜,有助瞭解國民基因遺傳變異,以及解析基因層次和環境因素上與腎臟病的關係,找出預防透析發生與腎臟病惡化的精準治療方法,有效促進國人健康、降低台灣透析發生率,減少每年健保及健康照護系統的龐大負擔。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