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紐約時報》報導,中國農業科技公司為了節省育種的成本與時間,屢次竊取美國同業的專利種子。(美聯社)
中國企業仿冒、抄襲成風,時尚精品、航太技術、油墨塗料、金融數據等商業機密,皆是中國間諜兢兢業業的領域。《紐約時報》4日報導,中國農業科技公司為了提升落後的育種技術,不惜盜取美國專利種子,劣行日益頻繁且明目張膽。
2013年12月分屬中國大北農集團、金色農華種業科技公司的6名員工,因涉嫌竊盜孟山都(Monsanto)、杜邦先鋒種子(Pioneer Hi-Bred)等公司的專利種子,遭美國聯邦調查局(FBI)起訴,被告包括金色農華執行長李邵明。
金色農華與母公司大北農集團,都是中國名氣響亮的農業科技公司。大北農集團創辦人邵根夥去年9月還曾親自向中共總書記習近平等領導人,匯報集團研發成果,諷刺的是,部分成果就可能來自侵佔他人專利。
瓜田李下 人贓俱獲
FBI資料顯示,2011年5月杜邦(DuPont)公司位於愛荷華州中西部的研發基地,發現前述企業莫姓與王姓2名員工,在育種的玉米田刨挖植株,杜邦員工上前詢問身分時,兩人謊稱是州立大學員工到附近開會,趁機開溜。FBI獲報後布線跟監超過一年,將其同夥一網打盡。
這些大多擁有美國居留權或公民身分的中國嫌犯,走訪孟山都、杜邦先鋒種子、LG Seed等種子公司的實驗農場,竊取作物種子,藏匿在伊利諾州購置的實驗農地,調查人員搜出至少44包玉米種子。
差不多同一時間,FBI破獲另一宗類似竊案,美國農業部的中國基因學家與生技公司Ventria的中國育種員,聯手將具有醫藥成分的專利水稻種子,私下轉給中國農業科學院與穀物研究所人員。中方人員2013年返國出境前,行李箱被查獲竊佔的專利種子。
用偷的最省!
前述兩樁案件遭盜取的種子都是「自交系種子」(inbreds),需要5到8年時間才能完成培育,成本高達4000萬美元(約新台幣12.2億元)。但若取得其他公司培育出來的種子進行雜交培育,就可以節省大量時間跟成本,這也是這類竊案最令人不齒之處。
中國擁有豐沛的人力物力,育種技術卻進展有限,主因還是研究機構與產銷企業合作成效太差,持有育種技術的國立大學與研究機構,和民間企業溝通不良,規規矩矩合作緩不濟急,因此許多中國業者寧可竊取種子。
美國羅格斯(Rutgers University)大學農糧資源教授普瑞(Carl E. Pray)說:「比起中國自己培育出來的種子,先鋒公司培育的穀物品種好很多,就算是在國內市場競爭,雙方基礎就有落差,遑論全球市場的競爭。」若中國政府持續推動育種技術的「創新研發」,業界鋌而走險的作法恐怕只會有增無減。
熱門新聞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
劉燕婷觀點:中東AI爭霸戰―沙烏地vs阿聯酋,中美不是局外人
12月15日至19日,第19屆聯合國網路治理論壇(Internet Governance Forum,IGF)...您也可能喜歡這些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