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田社布袋戲基金會董事長陳榮祥(左起)及三位創辦發起人捐贈社藏文物,由交大校長陳信宏代表接受。(圖/方詠騰攝)
為推動布袋戲文化在臺灣健全發展,國立交通大學今(15)日舉辦「記憶·技藝·再現」西田社布袋戲社藏文物捐贈記者會,邀請國立傳統藝術中心主任陳濟民、西田社布袋戲基金會三位創辦發起人陳金次教授、李鴻禧教授、楊維哲教授及董事長陳榮祥,與交大校長陳信宏共同點燃布袋戲文化傳承的火炬,擘劃傳統藝術文化資產新藍圖。
布袋戲在臺灣的發展正式有文字記載約在一百多年前,才開始有家族表演特殊臺灣文化色彩的「臺灣布袋戲」,並成為臺灣最受歡迎的民間戲曲,且盛行不衰。1985年,由陳金次、李鴻禧、楊維哲3位臺大教授為首發起成立西田社,更是臺灣第一個關懷布袋戲的民間團體。30多年來,西田社致力於保存、推廣布袋戲不遺餘力,而對傳統文化的尊重與愛護,也為本土布袋戲留下珍貴的歷史紀錄。
交大表示,2019年8月,校方接收西田社捐贈之布袋戲珍貴戲偶、戲服、道具、影音資料(錄影帶、錄音帶、DVD等) 2,000件,另有戲台與特殊文物資料數百件,接下布袋戲文化藝術保存工作的接力棒,是榮耀、是驕傲,更是一項重大的社會責任,以發揮研究型大學所長,用最專業的方式進行典藏、展覽、研究與推廣等工作。
今天記者會現場由國寶藝師陳錫煌大師設計概念的外臺戲臺、臺灣布袋戲史第一女演師江賜美藝師的「看家戲」。為重新建立布袋戲與民衆生活的互惠關係,交大應用藝術所所長許峻誠、西田社布袋戲典藏文物與研究發展計畫主持人陳一平教授、李建佑助理教授帶領設計組賴威漢、施帆兩位學生所參與的「科技跨界展示」,即應用3D掃描技術,完整透過「數位技術」的應用,將掃描檔的3D虛擬資料有意識的整理、分類、梳理,且同時具備文化特性,完整轉譯「戲偶文物」文化內容,並展示以戲偶掃描資料,讓觀眾在螢幕中同步操作虛擬戲偶。
由林一平講座教授執導領軍的「手的延伸,掌的傳承」舞作,則運用機器手臂操控實體掌中戲偶,透過動捕手套紀錄舞者在肢體延展時的手部動作,手牽動延伸到身體,從操偶的姿到身體的形,形與意之間,也應證布袋戲歷史在文化脈絡中的傳承,生生不息。
交大指出,15日晚上6點30分在交大浩然圖書資訊中心前廣場,由江賜美藝師領銜的真快樂掌中劇團演出「西遊記˙火雲洞」;17至18日交大布袋戲社團之「劍塵影視工作室」,將結合傳統掌中戲與時下電視布袋戲,構築為期兩天的「沉浸式推理」活動,提供參與觀眾透過新穎活潑的情境體驗方式,在解謎過程中重新認識布袋戲文化;此外,體驗活動會場外更規劃展出自製電影「劍塵道魔錄」的本尊木偶群,提供布袋戲迷們重溫劇中的場面。
熱門新聞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
劉燕婷觀點:川普2.0為什麼沒有龐畢歐?
川普(Donald Trump)勝選後,各方焦點轉到了預測新政府成員上,相關訊息也在近日不斷釋出。11月9日,...風評:公視「姓黨」,國家媒體自甘墮落?
民進黨政府成立的國際影音串連平台Taiwan Plus(Taiwan+),因經營不善,轉手公視經營,4年燒掉58億元。...您也可能喜歡這些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