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同市場派11日的新聞稿指出,華映於聲請重整時,積欠台銀等聯貸銀行團之聯合授信67.5億元,積欠京城銀行、遠東銀行、台新銀行等個別銀行之貸款共59.5億元,積欠大同公司20億元,積欠境內無擔保債權人23.6億元,境外無擔保債權人194.6億元、預估將來國際反托拉斯訴訟費用及和解金5.37億元,如此鉅額的財務缺口,如何提出能讓債權銀行、債權人及法院信服之重整計畫?
市場派質疑,大陸華映科技向華映百慕達起訴請求人民幣19.14億元之業績補償款,並稱根據大同及華映98年對大陸華映科技及大陸證監會之承諾函,大同及華映應負連帶責任,大陸法院並扣押凍結華映子公司華映百慕達在大陸地區所有資產,包含華映科技7億2928萬9715股股份及福建華冠光電5%股權,如此影響大同集團獲利之「承諾函」,華映迄今仍未對外清楚說明。
6代廠產短期難供貨 恐釀金流斷源
華映債權銀行主管表示,華映去年底爆發財務危機,中國華映科技投資的6代面板廠,如今已喪失主導權,台銀為首的華映75億元聯貸銀行團,目前手上握有華映龍潭4.5代廠作為擔保品,目前已傾向出售華映4.5代廠,不過,4.5代廠所生產車用顯示器,占華映營收比重43%,屬於利基型產品,且車載產品需長時間認證(如QS9000、TS16949等品質管理系統認證),相關客戶短、中期較難尋覓替代供貨商,4.5代廠生產之面板,主要提供給大陸華映科技進行模組組裝,再出貨給相關客戶,此模式為華映創造固定的現金流,「一旦出售4.5代廠,現金流勢必斷源。」
銀行主管表示,華映的6代線目前主要產品為平板電腦面板,台銀如果將華映4.5代廠拍賣,華映未來恐怕得用6代廠生產車載面板,除需要額外認證時間外,也會增加轉廠、調整產線的費用,加上短期無法順利供貨,勢必造成客戶群轉單效應,顯非明智之舉。
針對華映4.5代廠出售,可能導致華映營收「斷流」,台銀主管強調,華映的4.5代與6代廠,二者都是華映的主要營收來源,聯貸銀行團之所以希望處分龍潭4.5代廠,主要是希望藉此找到「適當的廠商」接手生產線,否則,一旦華映債權銀行各行其是,逕行處分手上擔保品,可能導致一陣混亂,屆時土地與廠房可能賣不到好價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