準經濟部長李世光日前重申了新政府的能源政策,大抵來說包括以下內容:
1. 核四廠不會啟封,核一、二廠如期除役。
2. 以天然氣電廠替代核電緩不濟急,要以離岸風電代替核能缺口。
3. 組成國家隊建立本土風電產業鏈,包括離岸風電船隻等。
4. 以風電帶動鋼鐵與電網等產業。
5. 成立創新綠能科技園區,帶動上兆元內需投資。
6. 整合現有能源、綠能及永續等既有預算約150-200億元,投入綠能科技研發,風電、地熱等都是重點。
7. 優先推動《電業法》修正配合綠電政策,將馬政府兩段式拆分台電改為三段式。
李準部長雖然有工研院、資策會等研究機構主管資歷,甚至是第二期能源國家型科技計畫主持人,但規劃國家能源政策依然不脫學界風格,無視於物理現實與實務經驗。
臺灣現在能源最嚴重的問題是電力基礎建設不足導致備用容量過低,缺乏基載電力導致能源結構嚴重扭曲。如果不能儘速解決核廢料乾貯問題,核一勢必要進入除役。核二也必須要進入停機狀態。最快在2017年,我國就可能發生缺電危機,顯然李準部長並沒有認知到這個事實。
當我國即將面臨缺電危機時,燃煤電廠因為環保抗爭無法興建、燃氣電廠沒有接收站而無氣可燒,李準部長居然妄稱要以離岸風電為主。台電的芳苑離岸風力示範計畫的規模只有0.1 GW,是核四的1/27,不到核一二四加起來的2%,而且要2020年才有機會完工。請問李準部長,要怎麼用離岸風電來彌補核電的缺口?
全球太陽能目前產能過剩,相對成熟的再生能源只剩下風力。但離岸風力機組光一個葉片就長達50公尺以上,這需要強大的複合材料工業技術。李準部長期望我國自行發展離岸風電船隻技術,這也是重工業。整個風電產業鏈原則上都是高耗能產業。李準部長一方面打算讓核電除役,一方面同時又要發展重工業增加能耗、加深電力缺口,政策顯然矛盾。
同時,全球現在七成風機市場都掌握在西門子手中。光規模經濟臺灣就追不上,更不論臺灣與德國的基礎重工業差異。而要比內需,中國大陸更是遙遙領先臺灣,我們要用什麼來發展風力產業鏈?
針對這些問題,李準部長提出了《電業法》修正,將發電、售電開放民營。但我國目前最大的問題是缺電,但電力不會因為把台電多切一份就自己跑出來,否則一口氣把台電拆成十塊豈不是更好?
提醒李準部長,缺電會影響民生、民生會影響民意、民意就會影響經濟部長的烏紗帽。當臺灣在2017年可能發生缺電危機時,新政府又大力投入高耗能的風電產業,勢必更加劇電力缺口。電力缺口是一個牢不可破的物理之壁,希望李準部長不要急著拿自己脆弱的烏紗帽上去撞。現實是很殘酷的,不會因為蛋頭的天真而改變。
*作者為核能流言終結者創辦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