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南觀點:美中貿易戰將協議,台灣必須翻轉「以經圍政」

2019-03-18 06:20

? 人氣

接著又美元升值與貶值,將內部經濟問題輸出世界各國,導致1997年發生亞洲金融風爆。這些經驗讓華爾街相信IT(資訊科技)、 電子空間和金融結合,可以在不生通貨膨脹下引導經濟成長,葛林斯班(Alan Greenspan)即是個中高手。過度相信金融操作也是前美國總統柯林頓的經濟特色,或是機緣或過於自信,以消費帶動經濟成為小布希時代的特色,終於爆發2008年的金融危機?!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眾所周知,美國金融危機後,美國傾注4兆美元到金融市場,中國投入4兆人民幣到國內基礎建設。結果,中國城鎮化及互聯網+生態體系成為帶動世界經濟引擎。美國的4兆美金,因國內缺乏市場,転溢注到中國等金磚5國,一開始這些國家經濟升溫,但美國一停止QE後,馬上變成泡沫,所以2015年美中關係卽已惡化!

有中式全球化,但並無「韓式全球化」啊!高雄市長韓國瑜應很淸楚,高雄是屬於內需產業,並未連結到全球產業鏈。唯一機會,就是兩岸產業連結,並藉此搭上國際發展軌道,觀光產業就是如此。所以韓市長於上月17日重申,九二共識是兩岸關係的定海神針。預定22~28日訪香港、澳門、深圳、廈門,規劃將參訪當地市政建設、訪企業,並簽訂農漁產品訂單。

20190315-高雄市長韓國瑜15日出席國民黨立委候選人鄭士維選前之夜。(簡必丞攝)
高雄市長韓國瑜在立委補選過後的三月底將訪問陸港澳。(簡必丞攝)

筆者認為,美中貿易戰的形成原因乃在:美式全球化與中式全球化之爭,而全球化會造成城市化,這個全球化城市難免造成財富、權力集中和空間分佈不均之現象。何況企業的國際化競爭,需兼顧「特色差異性」與「價格戰」,這正是美中貿易戰的癥結。

中式全球化的影響是甚麼?西方不再是資本主義起飛的唯一地方。全球化後,除了有10億人口脫離赤貧外,科技發展將遍及全球更多地區。筆者認為,目前全球經濟發展增長速度,在「已開發」與「發展中」國家皆走向趨緩。氣候變遷與地緣政治蛻變,似使某些國家的發展脫離原有軌道。

未來在政治上,臺灣當然希望維持臺灣獨立自主。經濟上,希望「幸福安康+再發展」。但這兩者又相互影響,又與地緣政治牽連,這就是島國命運!如果沒有政治價值,大國就不肯給予支援;沒有經濟發展,政治就更難自主了,真是煎熬了臺灣的走向了?!

「以政帶經」和「以經圍政」的比較?這6、70年來,臺灣社會發展的驅動,無疑是以政帶經。沒有韓、越戰,亞太經濟不會飛躍發展,日本不會快速恢復戰前經濟。沒有日本經濟飛漲,亞洲4小龍不會成為美國的產業鏈。美國的「聯華制俄」政策,導致中國1978年的現代化飛躍成長,成為亞洲經濟「新引擎」;臺灣不加入此行列,經濟有可能落後,説明「以政帶經」的重要性。

反過來説,如果「以經圍政」可以不斷打著經濟牌,蘊涵著當地經濟的確不好,需要經濟保持尊嚴,臺灣現在情況正是如此,似乎意味「需要翻轉了」!

*作者為雲林科技大學營建系及通識教育中心教授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