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值得關注之處,則是對加入條件的態度。這份民調問到,若加入RCEP需要兩岸貨貿協議,對此,有六成七的人支持。反過來,若加入CPTPP需要開放日本核災區食品進口,則有五成二的不支持,這與我們在地緣政治上對安全盟友的想像完全不同。如果說,太陽花的訴求是反對和安全上的敵國做生意,這份民調則反映當前民眾對於經濟繁榮的需求更加殷切,或從另外一個角度來看,對於食品不安全的憂慮,更甚於對傳統安全威脅的敏感。
至於第二條社會改革的軸線,也就是同婚、課綱、轉型正義等問題,去年九合一選舉愛家公投和擱置非核家園的公投過關,看似太陽花所代表的革命力量已經退潮。然而,這份民調對於太陽花相關提問所呈現的兩極反應,卻傳遞不同的訊息。在這份民調中,四成六的人對太陽花學運正面評價,四成七的人則是給予負面評價。在政府對太陽花學運採取的作為上,五成二的受訪者認為當時警方強制驅離攻佔行政院的學生及民眾做法是適當的,但也有四成三的人認為並不適當。而民進黨政府在2016年上臺後,宣布對於太陽花學運中佔領行政院的被告撤回告訴,則有四成八的不贊成,但也有四成四的人表示贊成,同樣呈現兩極化的看法。雖然民調題目是關於太陽花的歷史定位,但若將之與去年九合一選舉的公投結果相互對照,或可解讀為超過四成的民眾對於革命仍然正面看待,超過四成則剛好相反,顯示五年後的今天,這個社會依然處在難以化解的對峙狀態。
借用美國制憲文獻「聯邦論」的名句:「人若是天使,就不需要政府,政府若是天使組成,就不需要分權制衡。」因為對政府的不信任,所以分權制衡之外,公民社會成為矯正政府錯誤的最後憑藉。但是,作為公民的我們,也不是天使,同樣有可能犯錯,公民覺醒不該是太陽花學運蓋棺論定的唯一標準。當然,筆者絕非要為太陽花的運動者定罪,定罪是上帝的權責,更何況重大的歷史事件,皆是特定歷史情境下行動者的共同抉擇,功不歸於一人,過亦如此。太陽花五年後的台灣,困境依舊,對峙依舊,就算我們掩面不看以太陽花為名的新政治面貌,也無法逃避沿著上述兩條軸線台灣所面臨的巨大政經挑戰,這是明年總統候選人的功課,也是公民社會未完成的使命。
*作者為台大政治系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