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可小華專欄:蔡元培與翁啟惠,超級比一比

2016-04-23 06:40

? 人氣

今昔相比,2位中研院院長女兒同為畫家,命運卻大不相同。(取自維基百科;資料照,顏麟宇攝)

今昔相比,2位中研院院長女兒同為畫家,命運卻大不相同。(取自維基百科;資料照,顏麟宇攝)

中央研究院院長翁啟惠因浩鼎案被檢調移送,列為背信、貪污被告,消息傳來,我們每週「經典閱讀」的讀書會變得無法專注,雖然我們讀的正好是「儒林外史」。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本事務所的好學之士開砲了:「包老闆,你看儒林外史裡有沒有可以和翁啟惠相比擬的人物?能不能從裡面找一點歷史教訓?」

我說:「和翁啟惠中研院院長的位階相比,儒林外史的那些窮儒生都是小人物,他們奔走鑽營,醜態百出,雖然逗趣,卻也讓人憐憫。那些底層讀書人掙扎求存和翁啟惠對照,反而顯現出巨大反差。今天中研院這個狀況倒是可以寫一部「儒林近史」,開中華文化之先河。」

柯式引說:「包老,應該是『台灣儒林現代史』吧?」

我說:「中研院是一個有八十多年歷史的機構,翁啟惠是第八任院長,如果順便討論最近鬧得滿城風雨的中研院院長選舉機制,都必須溯源到1928年以來的流變。討論這個事情不能『去中國化』!」

「包老,你就講講古吧!」

「今天沒有太多時間,也沒有必要向各位介紹歷屆的院長,我只介紹一下第一任院長蔡元培。」

「蔡元培原來是前清舉人,浙江紹興人,年輕的時候就是個隱性革命份子,曾經和『鑑湖女俠』秋瑾秘密聯絡,他躲在一個秘密角落,研究如何製造炸彈,想要刺殺大清王朝的皇親國戚;這裡出現第一個有趣的對比,蔡元培一度也想學化學,但是他的目的是要製造炸藥,搞刺殺,這個與現在的中研院『化學幫』很不一樣,現在是要搞生物科技技轉、賺錢。」

「國父孫中山成為中華民國首任大總統後,蔡元培四十多歲,出任中華民國首任教育總長,但由於政見紛爭,人事傾軋,軍閥干政,他憤然離職,遠避法國,到了1916年年底才又應北洋政府大總統黎元洪之任命出任北京大學校長,當時北京一些官員和御用策士深感震驚,做了這樣的評論:蔡元培之入主北大於北洋政府而言『無異豬八戒肚中吞了一個孫悟空。』,果不其然,蔡元培並不受北洋政府官員歡迎,但是,蔡校長仍堅持把原來故宮腳下的「京師大學堂」從一個養成封建候補官僚的舊衙門改造成一個現代大學,成為後來中華大地上所有大學的先行者。他就任時提出的十六字箴言:『囊括大典,網羅眾家,思想自由,相容並包』不只成為以後眾多民國學人終生擁抱、生死以之的標竿,也是後來建構中央研究院的嚆矢。後來1923年因為北大教授入閣為財政總長的羅文幹被羅織入獄,蔡元培實行『不合作主義』,宣布辭職抗議,再度遠走歐洲(還好那時候不時興『出境管制』),北大校長一職一直虛懸,由總務長蔣夢麟代理,但蔡元培就是不吃回頭草了,可見風骨之一斑。」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