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惠台31項一年來成效如何?陸委會:對台灣經濟沒什麼影響

2019-03-21 14:50

? 人氣

國旗。(美聯社)

國旗。(美聯社)

中國政府在一年多前宣布了31項激勵措施,鼓勵台灣人到中國大陸工作、學習和投資。台灣人在中國的薪水可能高於在台灣的薪酬,而在消費者的人數方面,台灣也比不上中國。台灣政府當時擔心,中國大陸試圖吸引台灣人,達到推動政治統一的目標,而這正是台北方面反對的。

不過,有專家和官員表示,過去一年來,由於台灣民眾的焦慮情緒,這些激勵措施收效甚微。

經濟學家指出,中國的成本正在上升。美中貿易摩擦產生了溢出效應。一些台灣人擔心中國法律體系有漏洞,特別是在保護版權和商標方面。台北的政府認為,一些台灣人想知道,通過工業或者投資,他們是否會在不知情的情況下幫助中國實現統一的目標。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台灣陸委會副主委兼發言人邱垂正說:「主要目的是在為中國大陸的經濟發展注入一些能量。那麼,對我們而言,我們現在初步的評估這一整年下來坦白講對我們台灣各方面的經濟社會以及產業的影響並不明顯。」

政治背景

上世紀40年代中國內戰以來,中國一直聲稱對實行自治的台灣擁有主權,並威脅說,在必要情況下,以武力奪取台灣。台灣陸委會今年1月表示,每10個台灣人當中就有7人反對統一。台北官員認為,上述激勵措施是把雙方拉到一起的軟性措施。

台灣長榮大學政治學教授李憲榮說,「與其說台灣人接受來自中國的誘惑,不如說台灣人學會了更加聰明。政治原因超過了經濟原因」。

一些分析人士指出,也有員工和投資者可能擔心,中國的共產主義政治制度缺乏法律保障,例如版權保護和公正的法庭審理,而這些都是他們在民主國家所習慣的。邱垂正說,跟台灣相比,中國市場經濟的發展也存在明顯的「差距」。

台北中華經濟研究所研究員吳惠林認為,中國大陸需要贏得台灣對其法律以及政經等「結構」方面的信任。

經濟格局轉變

受到中美貿易摩擦的影響,過去一年台灣企業的商品關稅也被提高,這些公司在中國生產產品,出口到美國。美國總統川普發布備忘錄,下令加徵新一輪關稅,從而引發了貿易緊張。在那之前的一個月,中國推出了對台灣的激勵措施。

台灣智庫台灣經濟研究院宏觀經濟預測中心副主任邱達生說:「其實這個31項,就相較於這個貿易戰的衝擊並沒有那麼大的誘因,在那個時間點。」

邱達生說,勞動力成本也在上升,中國大陸的環保規定也越來越嚴格,給一些台灣投資者帶來麻煩。

上世紀80年代以來,台灣投資者一直在利用廉價勞動力和快速增長的國內消費基礎,對大陸的工廠進行投資。2017年台灣在中國大陸的投資總額達到87.4億美元,此前投資連續三年下降。隨著中國大陸經商成本的上升,一些台灣投資者轉向東南亞或者回到台灣。

台北中華經濟研究所研究員吳惠林說:「在中國已經沒有辦法生存下去了。所以,我們看到最近回來的台商大概都是要去科技園區找土地。」吳惠林特指台灣的科技企業。

即將出台更多激勵措施

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克強3月15日表示,他的政府將為台灣人民提供額外的激勵措施。李克強沒有透露任何細節。

台灣長榮大學政治學教授李憲榮說,李克強有可能指的是「好工作」和「良好的投資條件」,這些可能對台灣今年的大學畢業生特別有吸引力。這些激勵措施將與去年的措施保持一致,現有的31項包括稅收減免和特殊土地使用權。

台灣陸委會發言人邱垂正說,台灣的年輕人仍有可能嘗試中國的激勵措施。中國大陸正在鼓勵台灣年輕人在大陸的創業中心創辦公司。

這位發言人同時警告說,台灣人在大陸「創業」的成功機率大約為1%。他說,「他們遭遇到了困難,我們提醒我們的年輕人要有風險意識」。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