仿佛一夜之間,人們都在談論虛擬實境(VR)、擴增實境(AR),但虛擬實境技術並不是突然出現的,它與互聯網技術相似,經歷了大半個世紀的演進。只是這一次,它走出了實驗室,走進了大眾消費。
「虛擬實境沒有突破性的新技術。」復旦大學互動式圖形學實驗室主任姜忠鼎認為,如今市面上可購買的VR眼鏡等硬體設備,其技術原理幾十年前就已經被應用,最早的虛擬實境頭戴顯示器可以追溯到上世紀50年代。
與虛擬實境技術類似,上世紀90年代提出的萬維網,以及更早的阿帕網,最開始也僅應用於軍事領域、研究部門等。虛擬實境技術直至上世紀80年代也沒有走出軍隊模擬訓練、高校教學等應用範圍。
再一輪的虛擬技術浪潮出現在上世紀90年代。公開資料顯示,1993年,Liquid Image公司開售它的第一款頭盔,這個頭盔有一塊5.7英寸的240×240圖元的TFT-LCD螢幕,重3公斤,在15個月內以6800美元的售價獲得了110萬美元的銷量。
此後20年間,出現了許多廠商,生產出性能更好的虛擬實境頭盔,應用領域也擴展到了遊戲領域。但當時的虛擬實境設備仍十分昂貴,面向消費者端的產品始終沒能形成潮流。
直到Oculus VR公司的出現。公司創始人勒基(Palmer Luckey)在創辦公司之前就已經將VR眼鏡硬體成本降至500美元以內,且性能出色。2012年8月1日Oculus登陸啟動者網站進行眾籌。
另一個不得不說的人物是卡馬克(John Carmark),他是電子遊戲界的傳奇人物,被稱為射擊遊戲之父。「第一代Oculus眼鏡70%的底層代碼是卡馬克寫的。」北京暴風魔鏡科技有限公司合夥人崔海慶說,關鍵是卡馬克還開源了這些底層代碼。
「可以說,國內做VR頭盔的企業,全都是在Oculus DK1開源代碼的基礎上完成的。」崔海慶說,這些開源技術,將VR頭盔的價格不斷拉低,最便宜的、最簡易的VR眼鏡,現在只售9.9元。
雖然VR頭盔的價格已經非常親民,但虛擬實境技術還需要很多裝備配合,VR內容與應用短缺等困境也還沒有得到解決。那麼,這一次虛擬實境技術浪潮會像許多新概念那樣,一陣風後就歸於沉寂嗎?
「不會。隨著谷歌、微軟、索尼、阿里巴巴等巨頭企業進入虛擬實境產業,他們會積極布局面向大眾消費領域的產品,推動產業不斷向前發展。」北京末元科技有限公司CEO姜威說。
「和互聯網技術一樣,人們最開始只是將其用於傳遞資訊,而隨著個人電腦、智慧手機的發展,人們發現互聯網可以和各行各業結合,產生聚變。」指揮家(廈門)科技有限公司CEO曾子轅說。
虛擬實境技術也是這樣。「現在的虛擬實境技術相當於2003年的智慧手機,還不完美,但已經讓我們看見未來的樣子了。」曾子轅認為,在未來,虛擬實境技術將改變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