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我們與惡的距離有多近?他們要拍「療癒的悲劇」

2019-03-26 08:50

? 人氣

儘管過去多拍商業向作品,但私底下,林君陽對於社會議題的關注不曾少過,初見劇本,媒體、人權、司法⋯⋯好幾個議題接連直擊內心,即便科學腦,腦海中也出現了感性衝動,「一開始就很有使命感,這東西我應該要拍吧!」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不只是林君陽,這部號稱「密實」到幾乎不用調整,同時「感召」許多人的劇本,在團隊每個人心中,也分別激起不同的漣漪。

觸動內心的不只人性掙扎,還有「思覺失調症」

「因為我當過記者,在採訪、安排工作的過程中,挑戰人性上的事也是常常發生。」製作人之一的湯昇榮,如今在業界被喚作「湯哥」,湯哥初見劇本,腦裡想到的,是多年前的掙扎,「那個人就是不想被拍,你還是得拍,我自己常常有這種經驗,再來是加害人家屬這塊,我自己拍過很多,他們是很無辜的。」

「是自己的親屬,但在某些事情上,他們是無計可施的,」皺起眉頭,湯榮昇苦笑,笑裡有滄桑跟歷練,「有時候很多報導會把這個(焦點)放在上面,因為是家屬,就要背比較多責任。」

另一個碰觸到湯哥內心的議題,則是「思覺失調症」,這個常被誤指為人格分裂的精神疾病。「我以前採訪過(患者)、跟他們互動過,我有個家人也是類似症狀,一直覺得很難碰觸,或找不到怎麼看待他們,都不知道怎麼去親近或疏遠。我跟患者在一起時,會手足無措,不知道怎麼跟他們相處,想說很自然,但心裡還是很害怕的。」

20190321-公視「我們與惡的距離」製作人湯昇榮21日接受專訪。(蔡親傑攝)
公視《我們與惡的距離》製作人之一的湯昇榮,如今在業界被喚作「湯哥」,湯哥初見劇本,腦裡想到的,是多年前的掙扎。(蔡親傑攝)

林昱伶則同樣,最初被顯性的媒體亂象、司法弊病吸引,「但實際往裡頭深究,思覺失調症這塊,是一開始不會那麼顯性,卻是最感觸的一塊,我也是有很親近的家人有這種狀況,很清楚青春正盛的人得到這種病後,後續是怎樣的狀況。」

於是深受感召的主創團隊,為全劇定下「療癒」的基調。林昱伶說,一開始講的,可能是整個影片的調性、質地跟顏色,然而隨著逐漸完成,她心中,連療癒都有了不同面向,「真正療癒的是要回到『角度』, 我在這齣戲裡,看到每個人不同角度所呈現出來的,不管是辛苦、為難等等,光有這樣過程,對我就很療癒。」

為什麼會有悲劇?──談「悲劇」的療癒力量

「我覺得悲劇就是有療癒的力量。」林君陽說著,引用起編劇理論,「為什麼會有悲劇?是因為你覺得這些人比你好, 有個人救了一隻貓,我們會認為這是好人,好人要有好報,這是直接的善惡鑑定,但為什麼他會這麼慘?這個過程會讓你感到疑惑,對人物感到難過。」

「但當一個悲劇完成,真正的悲劇、嚴肅的悲劇,你最終會得到一個救贖,那個救贖就是戲劇的療癒⋯⋯我們都很容易貼標籤,我是誰、你是誰、加害者、被害者,但看劇的過程中,會模糊掉這個界線,而模糊的過程中,好像這個世界就沒有那麼簡單、沒有那麼善惡分明了,了解這個過程後,就會有種好像自己變好的療癒感。」

本篇文章共 2 人贊助,累積贊助金額 $ 90

喜歡這篇文章嗎?

吳尚軒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