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BC :這簡直像是個社會實驗。你們來自同一個家庭,有相似的童年,什麼原因讓你們發展出截然不同的政治理念?
韋斯特 :最關鍵的是教育。我們在同一個家中長大,上一樣的初等學校,到同一個教堂祈禱。我和哥哥上了大學,最終獲得博士學位,搬到東海岸生活。我的姐妹從大學肄業,留在我們從小長大的郊區生活。相異的生活經驗把我們推到了不同的道路上。姐妹在當地教堂很活躍,變得更虔誠,我和哥哥變得世俗化。幾乎在 每個議題上,我們兄弟姐妹都有不同看法。
大學時期,我的政治理念從保守轉趨開放,因為我感受到工薪家庭人士需要政府系統的幫助。我就來自普通工薪家庭,申請了助學貸款,讓我覺得「政府可以幫到他人」。而我的兩位姐妹並不認可大政府,支持低稅收、加強規管政府,看待政府的角度與我不同。
BBC :你與家人如何維持尊重、不因政見不同而仇恨對方?
韋斯特 :40年前,我和家人就說好了就政治問題要求同存異。從雷根時代起,我們就明白對方持不同政見,但依舊互相尊重,還經常以我們不同政治傾向開玩笑。
每次總統選舉,我和哥哥會支持民主黨候選人,姐妹們則支持共和黨候選人。不過我們經常交談,一起慶祝聖誕節,一個生日都沒落下,總會給對方寄卡片、打電話。我們從來沒有大吵一架或是冷戰。然而,川普的確讓家族內求同存異變得更有挑戰性。他實行了更極端的政策,說過更極端的言論,侮辱過不少人。
另外,在家庭中求同存異是一回事,與朋友、同事或陌生人克服分歧又是另一回事,畢竟家人一起相處很多年,有情感紐帶。很多美國人越發視政見不同的人為敵人,跟敵方很難有禮貌的對話。
川普:利用政治分裂的選舉勝利
BBC :你剛解釋了為什麼你與家人政治理念分歧,在你看來,美國變得更分裂也是由於相似的原因嗎?
韋斯特 :我認為是相似的。2016年大選的政治分野關鍵在於教育,受教育程度較高的選民大多支持了希拉蕊,受教育程度偏低的投票給了川普。
在經濟與地理層面上,美國約15%的區域製造了全國64%的GDP,東西海岸與其他幾個主要城市囊括了美國絶大部分的經濟活動。其他區域在經濟上面臨難關,人們找不到工作,年輕人要離開家鄉到城市去。而「被拋在後面」的人們的政治怨念,為川普2016年大選勝利奠定基礎。川普告訴這些人,他理解他們的困境,說這個系統「被操縱」來針對他們,他的勝利是得益於這群支持者。
BBC :你曾說過,保守派和自由派都認同美國正面臨困難,但兩方對徵結的理解不同,從而得出了不同的解決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