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進黨政府去年九合一選舉大敗,黨內將《空氣污染防治方案》引發民怨反彈,列為敗選原因之一,加上今年初南部砂石大缺貨,業者歸咎於「老舊柴油車汰舊換新」政策,讓環保署政策大轉彎,原訂8萬輛的1、2期老車汰換目標,大幅下修至2萬輛,由於1、2期柴油大貨車車主,絕大多數沒有財力購買新車,為了讓砂石業者等車主,換購中古車也能獲得補助,行政院上周通過加碼補助方案,1、2、3期老舊柴油車換購4期中古車,環保署也提供5-40萬元補助,若換購6期柴油車,補助金額最高可達100萬元,民進黨政府在大選年大幅提高柴油車補助,鞏固選票的心態頗為明顯。
2017年實施的《空污法》,去年九合一大選成為民怨箭靶,環保署署長張子敬上月在行政院記者會上坦言,去年8月《空污法》修法,授權政府因應空氣品質需要,加嚴車輛出廠排放標準,因應《空污法》修法,環保署推動1、2期大型柴油車,加嚴空汙排放標準,4年內淘汰8萬輛1、2期柴油車,「衍生很大風波」。
8萬輛限期汰換「做不到」 政策轉彎遭質疑「放水」
張子敬表示,由於台灣車市目前每年僅供應5000輛新車,4年淘汰8萬輛,「實務上做不到」,因此,環保署修正「淘汰老舊大型柴油車補助辦法」,將1、2期大型柴油車汰換目標,下修為2萬輛,在此同時,環保署也大幅提高老車汰舊換新的補助金額,從原本最高補助35萬元,大幅提高至65萬元。
柴油車汰舊換新政策大轉彎,最近引發國民黨質疑,立委蔣萬安表示,環保署前年提出8萬輛1、2期柴油大貨車,都需要汰舊換新,上周卻改弦易轍,宣稱8萬輛當中,有4萬輛可達四期排氣標準,2萬輛經調修可符合標準,只有2萬輛需要汰換,質疑民進黨政府「選前大放水」。
而環保署的髮夾彎,和老車車主反彈有很大的關係。
依據交通部車籍資料統計,截至105年底為止,我國柴油大貨車共16萬4661輛,由於柴油車輛使用壽限長,國內16萬輛柴油大貨車當中,竟然有8萬6386輛車齡超過17年以上,由於多數老舊柴油車輛,未搭載污染防制設備,讓柴油大貨車成為全台PM2.5最大污染源,根據環保署統計,大貨車PM2.5排放量9.53%。
為了推動老舊柴油車的汰換,環保署在2017年推動「空氣污染防治方案」,1、2期老舊柴油車換購6期柴油車後,車廠得向財政部申請5萬元貨物稅退稅,根據環保署減徵貨物稅「稅式支出評估報告」,國內8萬輛1、2期老舊柴油車,有30%老車因為車主年事已高等因素,已很少使用甚至停駛,由於絕大多數車主,沒有財力購買新車,環保署方面預估,約有45~60%車輛(約3.6~4.8萬輛),仍將以換購中古車為主,由於目前國內3期及4期大貨車總數量,約有54,291輛,環保署方面評估,國內應有足夠中古車數量,來支應沒財力之車主來進行換購。
汰舊換新引反彈 「選情」和車價皆崩盤
不過,環保署的汰舊換新方案,去年九合一選舉卻大翻車,由於環保署宣示3年內汰換全台8萬輛1、2期老舊柴油車,讓市場預期「老車」將全面遭淘汰,導致1、2期老舊柴油車車價大崩盤。
根據環保署2017年的評估報告,國內8萬輛1、2期老舊柴油車,目前的「剩餘價值」,依據柴油車「噸數」的不同而有所差異,1期柴油車,6.5噸以下的剩餘價值為5萬元,24噸以上的剩餘價值為50萬元;2期柴油車的剩餘價值,則介於10萬元到80萬元之間。
環保署的汰舊換新政策,讓1、2期老舊柴油車在中古車市場一夕之間,失去了流通的價值,老車車主宣稱,這段時間1、2期老舊柴油車,在車市崩跌了60萬到150萬元,讓國內柴油車車主大為不滿,尤其是一些靠貨櫃車、砂石車謀生的車主,更是反彈。
從環保署的統計顯示,2017年的汰舊換新方案,帶動國內2萬1292輛大型柴油車申請報廢,但1、2期老車車主,申請換購6期環保新車,報廢舊車的輛數卻相對偏低,實際向財政部申請汰舊換新的貨物稅退稅申請案,只有1千多輛。
環保署空保處簡任技正胡明輝解釋,台灣過去2年報廢的柴油車數量,遠高於換購新車的原因,主要為多數報廢車輛車主,申請報廢原因,年事已高,車子已經處於長期停駛狀態,因此趁這次汰舊方案,申請報廢舊車,節省牌照稅跟保險費。
汰換引砂石危機 中古車也納補助範圍
不過,1、2期老車申請報廢,卻意外地引發台灣南部砂石危機,屏東砂石業者去年底以《空污法》上路,1、2期老車報廢,作為南部砂石運能不足的理由,讓行政院工程會極度錯愕。
據了解,南部砂石業者過去2年,共有819輛砂石車申請報廢,日前在行政院工程會的協調會上,砂石業者向政府吐苦水,強調砂石車運送砂石過程,必須行駛礫石遍佈的河床,業者在商言商,根本不捨得把汰舊換新的「新車」,拿來運送砂石。
由於砂石車的汰舊換新,已經影響到南部砂石的運送,考量到砂石業者汰換1、2期柴油車後,換選擇換購中古車,為了安撫砂石業者,環保署新的補助方案,也將中古車納入補助範圍。環保署不僅將補助對象,從1、2期柴油車,擴大為1、2、3期柴油車,老舊柴油車換購4期中古車,環保署也提供5-40萬元補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