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居明承認,粵劇要做到兼顧創新和票房很難。傳統甚至老土的題材反倒能吸引更多觀眾。目前香港粵劇市場上一般都是不斷演出60年前的舊戲。
他透露,此次首映的四場演出,門票預售已超過85%,只剩下少量邊角位置的票。觀眾基本是年輕人和原本不看粵劇的人。
「過去粵劇不被傳媒重視,粵劇老倌開記者招待會沒有記者來,所以根本就是被唾棄的香港文化,」李居明表示,他用「唾棄」這個詞一點都不誇張。
李居明認為,《粵劇特朗普》新穎的題材,一改大家對粵劇過時、老土的印象,尤其吸引年輕消費者的關注。
爭議與限制
從《毛澤東》寫到《粵劇特朗普》,李居明坦言他是「踩在鋼絲上面」。前者只涵括毛澤東到1949年前的生平事蹟,迴避了毛澤東最具爭議的事件。而《粵劇特朗普》開場就設定在文革時期,後面還演繹了中美貿易戰、特朗普與金正恩會面等熱點事件。
《毛澤東》上映時,李居明接受BBC中文採訪曾表示「享受香港人的創作自由。」
但他說《粵語特朗普》的選角和人物設計都受到一定限制。
他說,主角龍貫天飾演特朗普是「唯一人選」。一方面技術過關的老倌很少;另一方面,由於劇本涉及政治話題,很多老倌感到恐懼,「特別是內地的,他們都不願意參與一個政治戲劇。」
李居明還透露,《粵語特朗普》原本設計了香港特首林鄭月娥的角色,但是擔心過於敏感,最後還是決定刪去。
「不是大家所想地無法無天地寫,自己也有一把尺去控制自己,有些事情是太敏感,不可以玩得太盡,」他說。「一個創作人到了某個位置,都會受到政治和環境影響。這對一個創作人是一個真正的悲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