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理,在5月20日的就職典禮上,蔡英文不必回應「九二共識」。至多提到國共九二會談的歷史事實,但不必著墨太多。現實是,兩岸需要向前看而不是朝後看,需要尋求新形勢、新民意下的廣義共識,而非過時的、局限於國共兩黨的狹義「共識」。兩岸無須忘記,即便在那次所謂「九二共識」之後,仍然發生了1996年的嚴重台海危機。
當前,也有一些中國學者出來解套,說,如果蔡英文和民進黨不方便提「九二共識」,可以提出替代說法。這可視為中共內部溫和派的建議。死守「九二共識」,主要出自諸如《環球時報》這類強硬派、極左派的執著。
作為北京的主政者,習近平須明白,傲慢與橫蠻,只會帶給台灣民眾惡劣觀感,讓台灣越走越遠。古語道:「吃一塹,長一智。」對中南海而言,難道吃百塹,也不能長一智?就像需要適應中國經濟的新常態一樣,北京也需要適應兩岸關係的新常態。其實,蔡英文和民進黨不提「九二共識」,未必地動山搖。520之前,中共必然固守「九二共識」,但也至多固守到520(2016年5月20日),只要民進黨堅不改口,共產黨遲早要自找台階下。以北京慣性,會先硬後軟,對應地,台北也須先硬後軟,以硬對硬,以軟對軟。讓北京明白,恫嚇與威脅不起作用,對話與溝通才是相處之道。當然,台北之硬,不同於北京之硬,前者可以是溫和而堅韌的沉默,不同於後者傲慢而猙獰的囂張。
大陸仍沉陷於一黨專政。中共不懂民主,也無視民主;中共罔顧大陸民意,也罔顧台灣民意。台灣是一個民主社會,新政府舉措,必以民意為依歸。對北京,只可虛與應付,不必看它的臉色行事。大陸民眾無法訓練北京的當權者,那麼,台灣可以代勞,幫助訓練北京的當權者,讓它學習如何尊重民意。
主張「維持現狀」的蔡英文及其新政府,既然在台灣內部,淡化統獨,包容藍綠,那麼,面對兩岸關係,也大可從「表態政治」過渡到「不表態政治」。如果台灣需要表態,就應該更積極地就民主、自由、人權、法治等普世價值表態。堅持用台灣的軟實力去融化中國的硬實力。
中共慣於強求於人,其獨創的「表態政治」由來已久。中共不斷給台灣出題,而且是出難題,台灣不能只是被動地接受或不接受,台灣也應該給中共出題,只是,不必是難題,簡單題即可。比如,關於兩岸互動,北京提「一中原則」,台北可提「人權原則」;北京稱「在一中的前提下什麼都可以談」,那麼,台北可回應「在民主的前提下什麼都可以談。」換言之,兩岸並非不能開啟政治談判,但這類談判,必須以中國的民主化為前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