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看女性殺人時,『家庭』是完全無法迴避的一題……很多男性殺人案家庭不見得有關係,可能是仇殺、械鬥,但女人殺人案件跟家人有很深的連結。」李晏榕說。
當殺掉加害人成了唯一離開的方法…
最讓台灣人痛心的女性殺人案件,或許是1993年的鄧如雯殺夫案。李晏榕說,很多女性加害人背後都有家庭暴力因素,鄧如雯就是其中之一──「她是長期受暴婦女,先生是當年強暴她的對象,這大家可能殊難想像,幾十年前在台灣妳被強暴,妳會被家族、家長逼著嫁給強暴犯!」
「她長期受暴,認為殺掉加害人是她唯一能夠成功順利離開,在這情境就會去做一個滿極端的選擇,雖然講到『殺人』都是滿極端的選擇……」李晏榕說。
離婚、女性殺人 背後那些難解家庭問題
至於李晏榕辯護的一起女性殺人案件,當事人C殺害了丈夫的胞妹。李晏榕素來主要處理家事案件、離婚案件,接到C的案子一開始也困惑「為什麼找我」,知道有女性殺人也一直想問「為什麼為什麼為什麼」,但理解C的家庭以後,她才赫見案件背後是跟那些離婚案件相似的、極為難解的家庭難題。
犯案前,C與丈夫與2個小學還沒畢業的孩子一起住在小姑支付房貸的3房公寓裡,公婆未過世前睡一間、小姑一間、C一家四口擠一間,公婆過世後房間也未清出使用。雖然C多次跟丈夫說要搬出去,夫妻倆薪水加起來不到5萬、丈夫的薪水也不一定都能領到,要在雙北市找房實在困難,就這樣一直擠著。
一家四口跟公婆小姑同住──這般家庭背景已讓身為離婚律師的李晏榕嗅到衝突的味道,事實也是如此。他人即地獄,處不來的人們住一起更是地獄,關冰箱太大聲、吃完飯沒洗碗、馬桶蓋太大力都可以是天大的事,C一次次被小姑抱怨貼紙條甚至打電話回娘家告狀,終於在某天上午吵架後撐不住,殺人了。
或許誰都不覺得這些是什麼深仇大恨,李晏榕也不覺得是,只是在C的故事裡,恨意是滴水穿石,最後蝕斷了理智。李晏榕說,公婆過世前C與夫家就已不合,小姑與婆婆是站在同一陣線的,印象最深是C說懷第二胎那時,小姑剛拖完地,C滑倒在地上,當下小姑跟婆婆都在客廳看著她滑倒,沒有人願意拉她一把,一個無助的孕婦只好在客廳哀叫,叫女兒出來扶她。
李晏榕:大家常忽略他們「也是人」的那一面
又以轟動一時的八里雙屍案主嫌謝依涵為例,媒體稱她是「蛇蠍女」、說她冷血謀財害命,然而一名講座聽眾指出,法庭上聽到的其實跟媒體報導的完全不一樣!而律師林俊宏說,謝依涵自述與被害人其實是一種「親密關係」,後一段婚姻即將開始,前一段關係又無法以比較好的方式結束,「那念頭一下,最後結果就是我們現在看到的部份……女性加害者較多是先有一個親密關係存在,要脫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