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投書:520後,台灣面臨的新經貿困境

2016-05-27 06:00

? 人氣

新政府未上任時,林全即表示今年GDP「保一」很困難。(陳明仁攝)

新政府未上任時,林全即表示今年GDP「保一」很困難。(陳明仁攝)

新政府未上任時,林全即表示今年GDP「保一」很困難,蔡英文在就職演說中提到「經濟」的關鍵字達二十七次,足見新總統重視今年能不能交出合格的經濟成績,亦知要一反各方各界預測的GDP「保一難題」實屬不易。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日前,國台辦、海協會發表聲明,確認中斷兩會的溝通協商機制,談判中的貨貿中斷談判,新政府有意重談的服貿亦受影響,難如其願。新政府甫上任,隨收到大陸方面的「禮物」,中斷一切協商談判機制,是為新政府上任的一大難關。新政府對台灣、對中國大陸甚至對國際而言,皆屬一種待觀察的新氣象。然而,台灣520之後,中國大陸的態度反而揭示了台灣未來會遇到的新經貿困境。

第一種:政治困境。大陸方面在520後,隨即宣布中斷兩會的溝通協商機制,沒有時間上限的中斷,此會造成甚麼影響?至少短期內可預見的是,ECFA的「四柱」中的服貿(新政府有意「續行談判」)、談判中的貨貿、連談判都還沒開始的爭端解決會無限期延宕,長期以往呢?中國大陸於國際上有政治力量能夠阻擋台灣的對外洽簽FTA,於RCEP幾乎等於守門人的角色,新政府的「新南向政策」可能因此受阻,從而壓縮到台灣參與區域整合的空間,亦能從此處推論台灣洽簽FTA會比過往更加困難,洽簽FTA有最佳的時機,錯過反而難收成效。是故,兩岸關係生變所造就的政治困境,是新政府首先要盡快解決的事情。

第二種:由政治困境衍生而出的經濟困境。上面提到,因兩岸關係生變而造成台灣對外洽簽FTA將變得困難,此本身就是一種從政治困境衍生而出的經濟困境。除此之外,台灣本身能不能提供一項其他國家與對象願意洽簽FTA的「誘因」亦是重點,完成與中國大陸的「ECFA全套」即為一項很好的誘因。對於國家或企業而言,要洽簽FTA或者是投入資金(即FDI),首先是看該國與世界的主要市場有沒有經濟協定或合作關係,以期降低自身的貿易成本。例如說,台灣對中國大陸有很好的地理位置優勢,然這項優勢卻因韓國具有比台灣的「ECFA半套」更完善之中韓FTA以及相對來講也不差的地理位置而難以彰顯。台灣目前有用的FTA只有台星經濟夥伴協定和ECFA半套,其他的FTA無足輕重,試問能提供洽簽FTA的誘因?況且,台灣內部的非關稅貿易障礙仍須進一步檢討與改善。事實上,台灣的產業具有高度競爭力,可這樣的競爭力卻因無法與他國產品在同一個起點競爭,逐漸被消磨。

筆者在此舉兩個台、韓雙方都重視的市場做比較,一為美國(美韓FTA於2012年3月生效),二為中韓FTA甫生效的中國大陸

2016-05-24-台韓中美貿易比較

台灣與韓國的競爭堪比如火如荼的展開,在美國市場,台灣的成長不如韓國;在中國大陸市場,韓國自2009年至2015年為正成長,台灣則為負成長,表示即使台灣有「ECFA半套」表現依舊不如韓國。中韓FTA生效後,韓國在中國大陸市場的表現一定更為可觀。難道,中國大陸中斷協商,不是敲響一個台灣各方面的警鐘嗎?

*作者為國際關係研究生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