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投書:大學招聯會新制,讓全國考生面臨的困擾

2019-04-29 06:10

? 人氣

招聯會是經過哪些會議與那些代表們將教育政策直接設計成五選四?數據與專業論述在哪裡?是否偏離「強化」「通識能力」之養成教育?應開放基層任課教師專業的對話尋找更適宜的考招制度才是學生之福!今年第一次實施五選四,級數變少造成同級層人數大增,各系所增加倍率篩選,表面上是讓學生有更多機會,真相是讓學生面對更少的錄取率,更多數的考生直接被刷下落榜!目前學科採15級分,學測鑑別度必須增加,如由15級分制改為30級分制、考試入學名額增加等。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未來招聯會更要朝向五選三,我們質疑,考招制度如此大的變革,利弊得失是需要時間去驗證並修正,都還未評估現況就直言繼續減考科,這是急就章不負責任,也不是教育專責單位該有的態度,用想像「減輕學生壓力、快樂學習、適性揚才」,會不會又是另一場的教改災難?因為事情過與不及都是不好,五選三會不會讓在校高中生放棄更多的學科,變成在學校因噎廢食,只挑喜歡的、好混的主科目上課,高中成了讓你玩三年,而且,五選三,同燈同分的現象會比現在更嚴重,努力的學生反而成了反淘汰的犧牲者。

20170120-大學學測於20日登場,陪考家長於門外替考生記錄下這一刻。(顏麟宇攝)
學測資料照。(顏麟宇攝)

四、「兩試合一」實施前,指考名額驟縮未必是好

繁星推薦讓社區型高中學生能有機會上理想的大學是值得肯定,訪問高中教師,在繁星與申請入學占30%、指考占70%是學校最穩定的時候。學校針對繁星與申請入學有校可讀的學生,可以有師資人力做大學前的引導課程。「學測、指考兩試合一」實施前,讓繁星與申請占75%,指考占25%,造成學校課程教學上的困擾,只有少數學生還在拚指考,老師需要專注教學,但是班上大多數的學生,一堆人心已不在課堂,請假做資料、做自己的事、要求去圖書館……,校長、教師最擔心的學生安全問題誰來負責?老師們感嘆,台灣招聯會制度越改越混亂,當申請入學人數若達70%,其教育優勢其實已經不在,說再多的美言也無法掩飾當初申請入學的理念,因質與量的變化而變調。

五、108課綱匆匆上路罵聲一片

目前台灣各校教師員額與條件根本無法實現108課綱的要求,教育部還是要硬推,把教育百年大計當政治籌碼。108課綱的學習歷程對高中是非常大的工程,規劃期不足。教師人數不足、教室不足、課程的修課與選課多樣化、紀錄、評量、採計項目……需要非常多時間討論。有許多學生在大學還在找志向,就要高中一年級學生早早定志向?若是遇到真的想轉學群的時候呢?機制為何?(因為這跟學生修課是有關係的)會不會影響未來學生大學選校?

六、誰能代表學生發言?

學習歷程在未來將占大學入學的50%,連高中教師都認為比例真的太高!目前校長與教師的建議是不要占如此高的比例,應該由10%開始,逐年修正改進。教育政策如此重大議題不應該由教育官員、單一教師團體全教會(全教總)或是孩子似乎永遠都不會畢業的【家長團體】代表說了算。目前全家盟、台家盟、全志盟、人本基金會等家長團體的家長是孩子已畢業?還是正在在學的?會員人數有多少?不能因為會吵就有糖吃。教育要能以理服人、數據說話,而不是用一堆華麗辭藻混亂教育。

七、重考生的權益呢?如何做銜接?

未來,在110學年度時,將推行「學測、指考兩試合一」,大學招生將只在6月底以前完成一次考試。而考試內容更有重大變革,因應108學年度新課綱的實施,未來大學入學考試將分為「基礎學科測驗」和「分科測驗」,前者包括國文、英文、數學、社會、自然等科目,以課綱中的必修科目為主,各校可採計3到5科;分科測驗則是以多元彈性的選修課程為主,各校系可根據需求採計部分科目。但是,似乎忽略了另一個族群,重考生該何去何從?重考生的「分科測驗」因為課程的修課與選課多樣化,變成學校教育失去鏈結的一群學生,會走重考的原因很多,有些是改變志向,有些是非指定科系不讀,有些是自認大考失常,但是,面對110學年度新的考試制度,重考生的權益在哪裡呢?這問題未來要未雨綢繆才是。

*作者為臺北市學校教育產業工會退休部主任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