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過來說我們也可以想想:當Fitbit在2007年創立時,並不存在「穿戴式裝置」這個熱門關鍵字。James Park和Eric Friedman當時所看到的,是感測器晶片以及處理器的微型化,讓他們可以將動作感測的功能整合在夠小的體積上,因此才會構思出以計步器為主要應用的第一款產品Fitbit Tracker。Fitbit Tracker問世當時甚至不是手環形式,使用者得別在牛仔褲口袋或腰帶上,它的確是「穿戴式裝置」,但「穿戴式裝置」這個關鍵字肯定不是這兩位現在身價數億美元的共同創辦人當時心裡想的。
儘管非常陽春,Fitbit Tracker成功在預售第一天就賣出兩千隻——這是2008年秋天的事情,如果大家有點記憶的話,在那個冷風颼颼的季節裡有一家叫做雷曼兄弟的美國公司宣佈倒閉。
Fitbit接下來又經歷了Ultra、One和Zip等類似的產品,才在2013年推出了第一個手環產品Fitbit Flex。但事實上Fitbit甚至不是第一個推出手環產品的公司,現在淒慘經營的對手Jawbone早在2011 年底就推出UP,儘管最後遙遙勝出的卻是Fitbit。
我們再把時光倒轉回到2007年Fitbit創立,如果James和Eric當年是追隨著熱門關鍵字,那們他們成立的公司所做的產品比較有可能是MP3播放器或者山寨機,甚至不會是智慧型手機——因為如果大家還記得的話,同一年賈伯斯公布第一代iPhone,立刻引來當時微軟執行長史提夫・鮑爾默的訕笑,智慧手機秋風掃落葉的成功,其實得等到iPhone 3Gs,甚至是iPhone 4。
總結來說:好的創業家在構思產品和服務時,往往能從人類更根本的需求或者慾望去出發,產品和服務本身不過是為了滿足這些需求或慾望,它們本身被歸類在哪一個領域,或者被貼上什麼熱門關鍵字,對創業家來說一點都不重要。
如果讀者已經聽膩了成功者如Fitbit的經驗,甚至打算指控我犯了「倖存者偏差」(survivorship bias)的謬誤的話,那麼讓我來舉一個我們Hardware Club尚未上市或出售的新創為例吧!
Narrative Clip來自於瑞典斯德哥爾摩,也許你還沒聽過他們的產品,也可能你身邊並沒有人使用,但他們已經成功開創出一個新的產品領域:「人生記錄」(lifelogging),甚至引來騰訊抄襲,以及新力向其致敬。
今天「人生記錄」還沒成為一個廣泛熱門關鍵字,但市場分析師或者經銷商可以輕易的把Narrative Clip貼上「穿戴式裝置」或「動作相機」之類的標籤,但我想已經購買和即將購買Narrative Clip的消費者,對這些標籤應該一點都不在乎。他們在乎的是Narrative Clip幫他們滿足一個其實很有意思的需求:很輕鬆、毫無壓力地紀錄周遭的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