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25日,黎巴嫩總統職位懸缺已滿兩年。黎巴嫩國會日前第39次推遲總統選舉投票,預計下次投票於6月2日舉行,但結果很可能是繼續懸缺至2017年6月,屆時黎巴嫩將舉行國會選舉。
做為民主政治常軌的總統選舉為何如此「難產」?分析人士認為,黎巴嫩國內政治黨派爭鬥激烈,地區及國際因素也左右政治進程,導致總統選舉短期內難有結果。
黎巴嫩憲法規定,總統每屆任期6年,不得連選連任。總統限定由基督教馬龍派(Maronite)人士擔任,透過國會選舉產生,國會只有在2/3以上議員出席情況下才能舉行總統選舉。本屆國會有128名議員,總統選舉投票所需最低法定人數為86人。
2014年5月25日,時任黎巴嫩總統蘇萊曼(Michel Suleiman)任期結束。在此之前,國會於當年4月23日舉行總統選舉,但幾名候選人均未能贏得當選所需的2/3選票,導致未能產生總統。
此後,總統選舉投票一再推遲。今年5月10日,國會再次推遲總統選舉投票。這已是自2014年4月以來第39次推遲總統選舉投票。
黎巴嫩各大政治山頭在總統人選問題上互不讓步,多次選舉投票都因遭到抵制,致使議員投票人數未能達到法定人數,一次又一次以失敗收場。
目前黎巴嫩政壇分為兩大陣營:一是以「未來」陣線為主的「3‧14」陣營,親沙烏地阿拉伯和西方,支持敘利亞反對派;另一陣營是以真主黨(Hezbollah)為首的「3‧8」陣營,親敘利亞政府和伊朗。
現階段兩名主要總統候選人奧恩(Michel Aoun)和弗朗吉亞(Suleiman Frangieh, Jr.)分別得到「3‧8」陣營和「3‧14」陣營支持,兩大陣營在推舉總統的問題上針鋒相對。
事實上,總統提名之爭不僅凸顯黎巴嫩黨派矛盾,更反映出沙烏地阿拉伯與伊朗等地區大國,乃至美國和俄羅斯之間的博弈。真主黨和敘利亞政府是伊朗的盟友。今年初,沙烏地阿拉伯和伊朗斷絕邦交,中止向黎巴嫩提供軍事援助,表達對黎巴嫩真主黨的不滿。國際、地區不同勢力的爭鋒,嚴重影響到黎巴嫩政局。
黎巴嫩政治分析家認為,只要沙烏地阿拉伯與伊朗關係無法改善,黎巴嫩就很難選出總統。美國自家總統選舉激戰正酣,歐巴馬總統在剩餘任期對波灣地區或伊朗的政策恐怕不會變化太大。法國雖然一直試圖幫助黎巴嫩解決問題,但未能得到美國和俄羅斯積極回應。
目前無論是從黎巴嫩國內派系鬥爭,還是從地區大國博弈和國際局勢現狀看,黎巴嫩總統提名之爭還將繼續,短期內很難出現正面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