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7年恢復的中國高考 BBC:那時考生還站在同一條起跑線上

2016-06-08 10:42

? 人氣

電影《決裂》裡的校長舉起手上長滿繭子的年輕農民的手說,「這手上的老繭就是資格!」。(BBC中文網)

電影《決裂》裡的校長舉起手上長滿繭子的年輕農民的手說,「這手上的老繭就是資格!」。(BBC中文網)

1977年中國恢復了全國高考,那一年全國570萬青年報名進入考場期待改變自己的命運。我那年還是個小學生,但清楚地記得自己哥哥參加高考的情形。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中共的高考制度始於1952年。當時為了滿足中國啟動的工業化建設的人才需要,中國開始仿照蘇聯教育體系在全國範圍對高校院系進行調整。自那以後中國高等學校失去了教學和招生的自主權,開始了全國統一高考。

毛澤東當時主張「教育必須為無產階級服務」,並在1957年說,「我們高校的學生,據北京市的調查,大多數是地主、富農、資產階級以及富裕中農的子弟,工人階級、貧下中農出身的還不到20%。全國恐怕也差不多。這種情況應當改變。」

1966年文革開始後中國統一高考正式被取消。到恢復高考前這10年中國大學新生錄取主要來自被推薦到工農兵學員,一般是當過三年以上工人、農民或士兵才有資格上大學。

七十年代文革結束前人們都記得《決裂》那部電影,講的就是大學改變了排斥工農子弟入學的政策。電影中一個有名場景是,一名工農子弟被認為沒有資格上大學,但是影片中的革命校長舉起這位手上長滿繭子的年輕農民的手說,「這手上的老繭就是資格!」。

恢復高考

1977年恢復高考結束了大學錄取中對階級背景的考慮。那次高考為了照顧學業因為文革被中斷的年輕人,沒有對報考者設定年齡和學歷方面的限制。那年許多大齡考生是所謂的「老三屆」畢業生,即那些應該在1966年、1967年、1968年高中畢業的學生。

我還記得當時讀過不少那一年內蒙古高考的滿分作文,大部分考生選了「在紅旗下」的題目。得滿分的範文反映的都是那些已經在工廠、農村工作多年的年輕人的經歷,大多是這類成熟考生寫了自己「生在紅旗下,長在紅旗下」的體會。

那些打動讀者的範文幾乎都是出自那些已經有了豐富人生經歷的考生。我還記得一個範文從考生在工廠車間工作的時候得到了高考消息時講起,作者回顧了自己的勞動經歷。


自恢復全過高考39年來,高考和考生都發生了很大變化

中國現任總理李克強也是1977年參加高考的570萬考生中的一名。多年後他還得記者回憶起當年在安徽農村插隊,在田頭鋤地時得到高考錄取通知消息的情形。李克強通過高考進入北京大學。

中共領導人習近平是在前一年1976年作為工農兵大學生被清華大學錄取的。文革期間按照毛澤東的指示,「知識青年到農村去,接受貧下中農的再教育」,大批城市中學生和所謂知識青年送去農村開始「上山下鄉」活動。大約在同時,中國大學招生由高考錄取改為推薦工農兵學員。

「感謝華主席」

一般認為中國的改革開放始於1978年,當時中共在十一屆三中全會上制定了「對內改革、對外開放」的國策。1977年還是華國鋒主政的過渡時期,那一年的考生和家長其實都在感謝華主席恢復了高考。

那一年恰逢內蒙古自治區成立30週年。五月緬甸總統吳奈溫訪問內蒙古,成了文革中出生長大的一代人見到過的第一個重要的外賓。據當時的廣播報紙講,吳奈溫總統和夫人在到訪內蒙古之前訪問了大寨,並在郭鳳蓮主任陪同下登上了虎頭山,「喜看大寨人在改天換地的鬥爭中創造的英雄業績」。

那時候的高考考生很少有像現在考生這樣背考的,別說沒有現在這樣齊全的補習材料,就是整套中學教材考生都搜集不全,更不用說雇家教補習了。那時候不同家庭背景的考生基本上還能站在同一條起跑線上。

那年高考後也聽說了有「走後門」給考生加分的現象。可能是為了杜絕「走後門」,內蒙古招生錄取官員被集中到附近的國防工廠隔離居住和工作。據我們家的鄰居,一個參加過那次隔離招生工作的人講,那是個有軍人重重把守的跟核項目有關的保密工廠。據說公司食堂對員工免費,牛奶隨便喝。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