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貿易戰烽火再起,國內有一種看法認為美國修理中國,打擊大陸經濟是好事、值得高興,台商更會因此源源不絕的回流。不過,這種看法與期待恐怕不切實際,貿易戰會讓台灣有得有失,但現在看來失大於得,台灣經濟受傷恐怕更重,今年成長率掉入「保2」關卡已難避免。
原本外界從美國總統川普的推文中認為,已進行十輪貿易談判的中美貿易談判順利,可望很快達成協議,並舉辦川習會正式簽署協議,結束烽火燒了1年多的貿易戰。不過,就在中共副總理劉鶴率團赴美進行第11輪談判前─外界多認為這次可達成協議、結束談判,川普卻突然發文說要把原本加徵10%關稅的2000億美元大陸貨品,提高到25%,同時揚言如不能達成協議,就要對其它3000多億貨品也加徵關稅。
雖然大陸談判團如期赴美,但主要目的只是在彰顯雙方「仍在談判桌上」,當然沒有任何進展。美國提高稅率的措施已在上周五生效,數日中國也宣布對美國的報復措施,把600億元的美國進口商品加徵稅率。至此,雙方似乎又回到打罵肅殺的局面,全球股市為此驚恐重挫,縱然川普又釋出會在6月底的G20大阪峰會上與習近平會面,還說這次「川習會」成果會「非常豐碩」,且相信中國想要談成協議,不過,外界大概很難相信反覆難測的川普了。
對川普再次下重手對中國打貿易戰、對華為等中國企業下達出口禁令,國內有些人認為美國壓制教訓中國,也讓中國經濟大大的重挫,因此值得高興、肯定;而受到蔡政府不斷宣傳回流台商投資持續增加的影響,更以為從此台商會源源不絕回來,台灣能因貿易戰擴大而得到大紅利、經濟大大提振,所以「台灣要發大財」了。
如果事情真是如此美好,那當然值得高興,但實情未必會如此美妙。
貿易戰如果持續升級、擴大,不必懷疑,中美兩國的經濟都一定受損,差別在受傷輕重不同,而非一國受傷(中國)、一國受惠(美國),中美的經濟成長率都將因此下滑。很不幸的是,中美兩國正是與台灣經濟關聯最深的2大經濟體,以出口為命脈、出口占GDP比重達6成的台灣,有超過一半的出口就落在中美兩國,中美經濟成長下降,從台灣進口一定減少。
更不幸的是,貿易戰受傷較重的中國,與台灣關聯更密,因為台灣出口的4成就是到中國;如果中國經濟成長率每減少一個百分點,台灣的經濟成長率也要減0.29個百分點;相較之下,美國則是經濟成長率減少一個百分點,台灣減少0.07個百分點。
這是只針對中美兩國對台灣經濟的影響,實質上全球兩大經濟體爆發貿易戰升級的影響是全球性的,全球經濟成長與貿易量都會受衝擊,而且與全球經貿供應鏈整合程度越高者受害越深。不幸的是依照WTO的估計,台灣在全球價值鏈的參與程度高達67.6%,高居全球第2名,也就是說台灣受害一定深,四小龍其它國家也是價值鏈參與程度高而受害程度也高的國家─由今年首季四小龍經濟成長率全部走低可看出端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