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軌為存貸款市場的利率。這一段關心的重點是:「〈2〉利率走廊→〈3a〉銀行對零售客戶的存貸利率」,這一軌強調的是中小微企業的貸款利率,而傳導的管道不完全通暢。我們分析通道(政策利率)不順暢原因如下。第一,比較利益原則:大銀行貸款傾向給上市公司與大國企,而非中小企業與民企,故人行降息,對它們少貸款給中小企業的傾向並沒有影響,貸款利率未必降。第二,訊息不對稱:由於中小微企業可能有2份財報(分別給稅務單位與銀行),對小銀行而言,有高度不對稱訊息,故人行降息,貸款給民企的中小企業的利率未必降。就第二點而言,造成中小微企業有「融資難,融資貴」的金融困境。第三,目前規定銀行的同業借貸不得超過總負債的3分之1,故人行降息,同業資金變便宜,但如果銀行已經借很多,未必能再借到便宜資金,故不降息。第四,雖然銀行可自由決定存貸款利率並不代表市場機制,外在的條條框框仍然掣肘利率決定的方式。
就第一和第二點而言,人行的信用評分系統已經啟用,可以仿照美國的信用積分(FICO),對中小企業做信用評分,使中小銀行貸放有所依據。然而中小微企業「融資難,融資貴」的金融困境培養出「中國式的影子銀行」(又稱銀行的影子),如委託貸款、信託貸款、同業拆借等。就第三點而言,要了解同業借貸的定義是否太寬,銀行貸給基金、證券商等是否同業借貸,而影子銀行透過同業拆借是否合理。
人行為何過去不關心利率雙軌制,而現在關心呢?原因是在過去,人行直接調整零售市場的銀行存貸款利率,是政府主導,由上往下(top-down)的思維,但人行逐漸發現上游的貨幣政策,傳不到下游的借貸市場,所以目前逐漸接受西方的觀念:「央行不是神,市場才是,只有市場才知道資源的最佳分配。」所以除了外部效應與國家政策的考量之外,現在人行決定只調整源頭的政策利率,而著手開放,冀望下游也如影隨形的調整。
加強金融市場安定的利率走廊
再來,關心的重點是:「〈2〉利率走廊→〈3b〉非銀行間的金融機構流動性」,非銀行間的金融機構並沒有一定的範圍,包括小銀行、證券商、保險公司、基金與財務公司。我們一般耳熟能詳的貨幣政策目標,一般包括經濟成長、低失業率、匯率穩定與物價安定,但我們比較忽略的是,央行的目標也包括「金融市場安定」,而其具體的含義包括「防範擠兌」與「利率安定」,防範擠兌的意義很清楚,但後者利率安定的定義則較少文獻討論,所以大家並不清楚,它指的是減低利率波動性,而擠兌「與」利率安定這二個含義背後的原則都與流動性相關,即央行必須即時提供銀行與市場流動性,不要讓利率大幅波動,引起恐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