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重要的是,麥肯姬對從前摯愛手下留情,令貝佐斯得以憑借剩下的12%股權、繼續牢牢掌管這家稱霸天下的公司,免得亞馬遜出現「前妻與老闆並列第一大股東」的極尷尬場面。畢竟真有那一天,就代表貝佐斯對亞馬遜的控制權,可能被嚴重動搖了,屆時亞馬遜還有多少實力繼續碾壓、橫掃市場所有競爭者?便大有疑問。
關於麥肯姬的一切,自然也是與會股東關心的焦點,麥肯姬本人有沒有出席股東會?貝佐斯如何回應外界對他私事衝擊股權分配、以及對管理績效的影響?這些懷疑,也尚未見到消息曝光。
為什麼美國媒體都拿不到亞馬遜股東會的消息?這並非他們怠惰、也不是記者刻意偏袒亞馬遜,而是現場消息實在難以取得。
想進入亞馬遜股東會場,除了必要的股權憑證不可少,入口裝有兩道安檢門,與會者穿過白色帳篷後,一律被要求交出身上所有電子器材,即使有記者以股東身份與會,想留下任何紀錄,還是只能用最傳統的紙筆;貝佐斯曾經明言,這一連串堪稱總統級的防護措施,當然不是要阻攔危險人士,而是要防堵對手趁機混入錄影、錄音,將公司對股東擘畫的種種願景盜為己用,無形中削弱亞馬遜、增強競爭者的實力。
考量亞馬遜獨一無二策略,成功締造近年的天價市值,這種嚴密保護當然有其道理。亞馬遜上市近20年來,對外公關仍然戒備森嚴、具體策略很少為外界所知,股東會現場更是只能從外部窺探,不只無法得知「前妻風雲」如何劃上句點,更遑論像「股神」巴菲特的波克夏海瑟威公司那樣,將4萬多位人參與的股東會,年年辦得像嘉年華會般盛大。
亞馬遜究竟有多「威」?麥肯姬如果沒有「一念之仁」,當第一大股東重新分配持股,究竟將對亞馬遜帶來多麼巨大的影響?暢銷書「四騎士主宰的未來」作者蓋洛威(Scott Galloway)舉出兩個鮮明的例子,讓人一目了然。
「美國44%家庭有槍,但52%是Amazon Prime會員。」,蓋洛威表示:「2016年,美國一半的線上成長與21%的零售成長來自Amazon」,亞馬遜以優質的付費服務吸引更多美國民眾加入會員,再用包山包海的商品與服務餵飽他們。「盡可能多加蒐集食物和資源,否則可能會餓死」,蓋洛威認為,亞馬遜充分洞察、利用人類從遠古穴居時期發展出來的天性,讓這些付費會員們不知不覺間,效法數萬年前老祖宗的所作所為,於是乎,亞馬遜發大財了。
「美國44%家庭有槍,但52%是Amazon Prime會員。」
2018年度,亞馬遜營收約6.98兆新台幣,相當於台股市值最高的台積電、鴻海,加上中華電信、台哥大和遠傳的全年營收總和(這還是亞馬遜在中國表現欠佳後的結果,如果亞馬遜在中國市場也有類似表現,營收定更可觀)。美國其他零售業股票,其本益比多只有8倍上下,但亞馬遜本益比高達40倍,從營運規模到本益比,數字證明,全球資金不只熱愛、追捧亞馬遜,它們簡直跪拜亞馬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