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別搞笑的是:美國國家安全,不僅僅用來針對中國,還被廣泛用於德國的汽車、加拿大的鋼鐵、墨西哥的玩具和鞋類。原來作為中國內部改革力量的模板的美國政府都會不顧後果地隨意動用行政力量,那麼,中國政府為什麼不加大本來就有的舉國體制優勢,盡量克服關鍵技術的阻礙?難道還可以繼續寄希望於全球化和自由市場?
如果說,過去的生產主要在一個經濟體內實現,國際貿易只是最終產品的交易,因此對外國企業不適用法治精神而僅僅運用行政手段,是更加有效率的制度安排。那麼,在高度全球化的今天,產業鏈早就已經分布在全球各地。華為的芯片固然依賴於美國公司,美國公司的產品裡面,難道不包含著中國元素?這幾天中國最高領導人調研江西的稀土或許就是一種暗示。即便不依賴於任何中國元素,美國對整條生產鏈中的任意一環予以打擊的做法,難道是想昭告天下:未來的競爭必須退回到工業革命的初始階段,每個國家只生產自己的最終產品?如果那樣,全球經濟必將出現極大的倒退,半個世紀的全球化成果功虧一簣!哪裡會是中國深圳市南山區粵海街道的兩家公司倒閉了事那麼簡單?
作者沈淩為德國波昂大學經濟學博士,現執教於上海華東理工大學經濟系。
德國之聲致力於為您提供客觀中立的新聞報道,以及展現多種角度的評論分析。文中評論及分析僅代表作者或專家個人立場。 沈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