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擺在我們面前的最大矛盾,是美利堅合眾國華盛頓特區賓夕法尼亞大道1600號居民和中華人民共和國深圳特區南山區粵海街道企業之間的糾紛。」──這是幾天來流傳在中國微信朋友圈的一個調侃:兩個特區懟上了。
令人關注的是:美國那個特區是政治特區,而中國那個特區是經濟特區。不過現在,範圍似乎要擴大了。因為浙江省杭州市濱江區西興街道的兩家公司 「海康威視」和「大華股份」,據說也被列入了美國政府的黑名單。
這個事情看起來比較讓人匪夷所思。因為這是世界最大的市場經濟的政府發動的,針對其認為的非市場經濟國家中最市場化地區的最市場化營運的私人公司的懲罰。而且,這一懲罰沒有通過法律、而是運用行政的手段。
「美國現行政策對中國的市場經濟或許有破壞性的影響」
自從去年這個時候以來,美中貿易戰打打停停,不斷襲擾著資本市場的神經。尤其是去年美國政府針對中國通訊設備公司「中興通訊」的禁售,讓中國投資人損失慘重。不過,大部分中國老百姓似乎還是看好中美合作的前景,至少是期待有一個比較好的結果。甚至不少人認為:美國政府對中國政府的不少要求,會迫使中國政府進一步對外開放,對內改革,加大市場化的改革力度,實際上有利於中國長遠的增長。但是,現在看起來,這樣的觀點有點兒把美國人想得太好了。
美國政府的根本利益是保護本國經濟利益。所以其政策或許會偶然和中國長遠利益合拍,但是卻不一定如此。從美國和中國作為兩個市場經濟競爭對手的角度看,美國政府的現行政策對中國的市場經濟或許有著破壞性的影響。
首先,這些在中國這一經濟體內算是高度市場化的廠商,本來是作為中國民間資本的有力代表,衝擊著原有的計劃經濟模式。他們的成功,大部分是市場化改革和對外開放的成果。如今,中國的民間資本會發現:如果不動用國家力量的干預,以一己之力對抗世界上最強大的政府,幾乎是注定失敗的命運。那麼,為什麼還要信奉自由市場的精神呢?
美國政府對待中國企業,並沒有運用法治精神
其次,在對待法治精神上,或許會出現混亂。目前來講,歐美的市場經濟被譽為法治經濟。也就是說:市場營運主體都是在一個法律框架下的平等主體。政府應該較少地通過行政手段干預企業營運。很多時候,發展中國家的法治環境遠遜於發達國家,不少中國投資人抱怨中國政府常常用行政力量干預經濟,願意相信未來中國的制度演化將會向歐美為目標的法治經濟前進。但是現在來看,美國政府對待同一個產業鏈條上的中國企業,並沒有運用法治精神加以處理,而是簡單地用行政手段,「國家安全」這樣的莫須有借口完全繞開了「言必有據」的法治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