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拉丁的故事發生在中國?
在這段已知的歷史裡,歷史學家最好奇的問題莫過於:「迪亞布是從哪裡聽來這些故事?」
依據著作版本不同,阿拉丁故事的舞台有不小差異,迪士尼最新版真人電影中選擇以波斯皇宮為背景,但在加朗的阿拉丁故事設定裡,這個故事發生在遙遠的中國,在加朗最早的設定中,一切故事發生在遙遠的中國,不過故事刻畫的中國是個信奉伊斯蘭教法、到處都是穆斯林的國度,顯然與真實世界有不小差距。霍爾塔強調,「這些角色生活的社會遵守穆斯林戒律,精靈(Genie)從神燈裡現身,證明這肯定是阿拉伯故事。」
劍橋大學伊斯蘭研究中心(Centre of Islamic Studies at the University of Cambridge)的學者拉札克(Arafat A. Razzaque)點出早期阿拉伯故事習慣以中國作為富含異國情調的故事背景,英國早期的默劇與維多利亞時代的繪本也有不少中國元素,這同時也反映在鴉片戰爭時英國對中國領土的迷戀。至於早期的迪士尼動畫電影版本原先以伊拉克首都巴格達(Baghdad)為背景,不巧時值波斯灣戰爭(Gulf War)開打,迪士尼高層下達禁令,創作團隊只好憑空虛構了一個「阿格拉巴」(Agrabah)。
阿拉丁真有其人……就是迪亞布本人?
儘管加朗在自己的出版書籍中從未提起迪亞布,但法國歷史學者蘭廷(Jérôme Lentin)1993年於梵蒂岡圖書館尋獲迪亞布18世紀中期留下的遊記,當中他自述向加朗講述阿拉丁故事的過程,蘭廷與夥伴花費18年整理迪亞布的手稿,並在2015年出版該書的法文版本。迪亞布在書中描寫自己的艱困出身,以及最終見證凡爾賽貴族繁華的經歷,他的描寫方式十分符合加朗筆下富麗堂皇的宮殿,讓歷史學家推測阿拉丁本尊可能就是迪亞布本人。
這項文學界的重大發現扭轉了過去300年來,史學家原本推論阿拉丁故事可能是受當時的法國故事啟發,或作為18世紀東方學研究下盛行的副產品──對中東地區的綺麗幻想。霍爾塔告訴美聯社,「這些顛覆人們認知的發現,告訴我們這些故事不是60多歲的法國學者兼譯者的憑空幻想,而是20歲阿勒坡青年結合自身經歷與敘事技巧創造的。」
在他的遊記裡,迪亞布也描述了奢華皇宮的另一種面貌。他記下盧卡斯曾將自己當成「奇珍異寶」進獻給路易十四,當時盧卡斯堅持他必須身著長袍、寬鬆褲裝,頭戴大馬士革頭巾、開羅進口的毛皮帽,腰繫貴氣的腰帶與銀匕首,只為符合當時盛行的「東方風格想像」,迪亞布甚至被要求將兩隻沙漠跳鼠(jerboas)進獻給「法國蘇丹」。
《阿拉丁》本尊:300多年前來到巴黎的阿拉伯青年
對歷史學家而言,研究《阿拉丁》出處的價值不在於找出主人翁本尊,也不僅牽涉法國與中東地區的歷史,這個故事呼應了當今巴黎地區的中東移民努力為自己發聲。霍爾塔描述,當迪亞布告訴加朗這些故事時,1708年巴黎地區因糧食不足,發生暴動,迪亞布對此感觸良多。在他本人的回憶錄中,讀者能一窺當時生活於巴黎地區的阿拉伯人的孤獨,他們一無所有來到異鄉,並逐漸建立起互助網絡。
從加朗其他的作品來看,很難相信他能創造出阿拉丁這樣一個富於同情心的人物。但迪亞布回憶錄裡的敘事者,卻是一位心理特質鮮明的年輕人,能夠體察身處社會的不公義與機會,從而改變自己作為一個年輕冒險家的命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