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母峰竟然也大塞車!攀登時間拉長、缺氧風險倍增,一周連奪7命

2019-05-26 14:00

? 人氣

本月22日,一名登山客在社群網站上傳的聖母峰登山照引起熱議,原因過去大眾想像的聖母峰應該是寧靜而嚴峻的大山,然而照片中接續等待登頂的登山客已串成一條長鍊,綿延直至山頂,但擁擠的登山現場也讓登頂風險倍增,光是本周就傳出7名登山客攀登途中身亡的憾事。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接連幾個壞天氣後,等待在尼泊爾境內的登山客終於迎來短暫的好天氣,不少人搶著把握機會上山,力求避開山頂強勁風勢。但本月22日登山家普爾加(Nirmal Purja)在登頂途中記錄下當時攀登聖母峰(Mount Everest)的洶湧人潮,他推估現場約有320人列隊等待攻頂,而「人龍」所在之處向來有「死亡地帶」稱號。

聖母峰海拔8848公尺,峰頂空氣的含氧量僅有地面的1/3,人體機能也會急劇下降,亦即登山者如果沒有氧氣補給設備,只能在峰頂待上短短數分鐘。但登山人潮集中的情形造成登山客必須耗費更多時間攀登,本周就傳出有登山客在等待下山途中缺氧身亡。

眾多登山客搶登山頂 一周7死

55歲的印度登山家庫卡尼(Anjali Kulkarni)的兒子告訴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母親被困在返回在四號營地的隊伍中,最終不幸身亡,那是距離山頂最近的營地。55歲的美國登山客卡許(Donald Lynn Cash)同一天也在高山症發作暈倒後不幸喪命,另一名來自猶他州(Utah)的男性則在8870公尺處遭雪崩掩埋。

聖母峰頂區域西南側鳥瞰圖(圖片來源:Google Earth整理)
聖母峰頂區域西南側鳥瞰圖(圖片來源:Google Earth整理)

對此,尼泊爾觀光局局長吉邁爾(Danduraj Ghimire)駁斥「壅塞造成登山客死亡」說法簡直是無稽之談。但他也坦承,本登山季的天氣狀況一直不是太穩定,好不容易天氣放晴,出現短暫的登頂機會,登山客肯定會開始移動。他估計,當天約有200名登山客挑戰登頂,但他強調,導致使登山客喪命的高山症,也好發於其他時節的登山客身上。

庫卡尼之子表示無法接受這種說法,他強調母親擁有25年登山經驗,也是馬拉松跑者,過去6年持續進行攀登聖母峰的訓練,曾成功征服俄羅斯南部的厄爾布魯斯山(Mount Elbrus)與坦尚尼亞的吉力馬札羅山(Mount Kilimanjaro)。庫卡尼生前與丈夫共同經營廣告代理業務,但他們為了「追求登上聖母峰頂的夢想」雙雙退休,投入登山運動。

人潮拉長攀登時間 考驗登山客體能

曾在1992年登上聖母峰、後來陸續征服其他6座高峰的杜吉莫維茨(Ralf Dujmovits)分析,當人們必須花更多時間在隊伍中等待,就會面臨耗盡氧氣的風險,登山客可能在返程途中缺乏足夠的氧氣補給。他自己就曾攻頂挑戰中經歷過缺氧情形:「那就像是有人拿著一支大鎚子對著你猛敲」。他很慶幸自己後來順利恢復,返回營區,但他說,「在風速每小時15公里的高山上,缺乏氧氣補給真的是生不如死。」

聖母峰。(美聯社)
今年山季於聖母峰喪生的人數已高過去年。(美聯社)

在這樣險惡的環境裡,氧氣如此重要,偶爾也會傳出氧氣瓶遭竊。曾3次攻頂的夏爾芭(Maya Sherpa)強調:「在這種高山上偷別人的氧氣瓶根本就是謀殺」,她也呼籲:「尼泊爾政府應該和雪巴人(Sherpas)協調,建立準則。」

2016年領隊挑戰登頂的齊默曼(Andrea Ursina Zimmerman)則對登山潮提出看法,認為聖母峰壅塞的原因是許多「體能條件還不及格」的登山者貿然挑戰,而他們的冒險不僅賭上了自己的性命,還苦了那些領他們上山的雪巴人。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