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林狗肉節爭議:狗具寵物和食材二重性?

2016-06-22 09:57

? 人氣

英國「愛我也要愛我的狗」(love me, love my dog)的諺語,一般被翻譯成「愛屋及烏」。而中國有「掛羊頭賣狗肉」的諺語,意思是用好名義做招牌兜售低劣貨色,指裡外不一。另外一個意思也說明了吃狗肉在中國是能夠被接受的現實。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一些地方吃狗肉習俗被商業化炒作和中國媒體市場放開,報導內容多樣化使得近年來吃狗肉成了輿論爭議焦點。而爭議的一方,動物保護主義者,特別是寵物熱愛者,似乎也是隨著中國經濟發展,社會消費水平提高而出現的群體。

中國網絡流行各種「中產階級裝腔指南」的調侃,除了法國紅酒、奶酪,意大利歌劇等內容,養寵物也被列為中產階級的一個特徵。而中產階級的品味、格調和價值觀的一個特徵是都市化和國際化。

中國北方的少數民族一直沒有吃狗肉的習慣,而遊牧民族的生活態度和吃奶酪和奶製品的習俗並沒有影響到內地。吃奶酪是在中國改開和國際接軌後作為歐洲飲食方式被中國城市中產階級接受。

人與動物

西風東漸,帶來了對動物和寵物觀念的變化,也帶來了爭議。《人民日報》曾經發文談狗肉節,認為狗在中國兼有寵物和食材二重性,吃狗肉與不吃狗肉反映了不同的文化觀念,中國社會在此問題上沒有道德共識,因此主張對吃狗肉習俗爭議雙方避免進行道德爭論。

人和動物關係的道德的確不是一個簡單的問題。美國研究人與動物互動的專家霍爾佐格寫過一本名為《有的動物是我們的寵物,有的是我們憎惡的對象,有的上我們的餐桌》的暢銷書,說明人對動物的態度當中並沒有一致的道德邏輯。

在素食者看來,吃牛羊肉而譴責吃狗肉,是道德上的雙重標準。在極端素食者看來,吃奶製品和雞蛋的素食者也體現了道德虛偽,因為消費圈養的奶牛和雞的產品等於助長了殘酷對待這些動物。

如果從極端保護動物和生態角度看,人類是對自然環境和生態破壞最大的物種。既然動物不能發聲保護,就由人類為其代言,爭取權利,於是西方就有了「動物解放陣線」這類組織。

「動物解放陣線」的活動人士認為,動物不應該是什麼人的財產,把這種對動物的歧視等同於和歧視婦女和種族主義一樣的不道德行為,還發明了一個類似「種族主義」的新詞「物種主義」。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