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5月31日中國商務部祭出「不可靠實體清單」,以及6月2日中國國務院發表中美貿易白皮書,提出「談,大門敞開;打,奉陪到底」的強硬態度下,美中貿易戰火似乎又升溫了。
在國民黨幾位浮出台面的總統參選人中,鴻海集團董事長郭台銘的企業經營、貿易實戰經驗豐富,日前郭台銘召開記者會表示,美中兩國已經從貿易戰擴大到全面對抗,金融海嘯以來最嚴重的情勢已經出現。
身為台灣首富、全球EMS(電子專業製造代工)龍頭,郭台銘在宣布參選前,對於美中貿易紛爭已有一些想法。去年底,郭台銘表示,美國已把中國當成戰略競爭對手,中國勢必面臨持久戰;這場貿易戰可能持續5到10年,美國將建立科技設備及關鍵零件壁壘,迫使中國調整高科技產品製造戰略,全球工業製造業供應鏈也會重新洗牌。
郭台銘認為,中國市場會進一步開放,將有利台商從出口轉內銷,反而是一個發展新型態經濟模式的好機會。不過,台商也將面臨只有G2(美中兩極)、而非G20的新挑戰,美中將競相訂定產業規格標準,未來的世界將是one world、two systems。
面對貿易戰 盼組成國家隊拼東南西北
5月下旬,郭台銘在演講時提出更具體的經濟發展國家隊藍圖;包括「東進」:台美FTA,台灣製造業建立台美供應鏈;「西和」:台商融入中國市場創造雙贏;「北接」:台灣協助日本開拓中國市場,關鍵技術留在台日,創造三贏;「南拓」:以東南亞、印度、西亞FTA,成為帶動亞洲經濟成長樞紐。
郭台銘認為,在這場美中貿易戰,台灣是重大的利害關係人,既受傷又獲利;即便未來兩強達成貿易協議,但是科技戰爭才剛要開始;未來經濟核心在經濟整合的競爭力,特別是各產業的AI整合;所以拚經濟,其實是在拚科技、拚AI。
未來的科技戰,焦點會在人工智慧、5G通訊+8K超高清視屏、先進製造網路化、微晶片和半導體,超級電腦及軟體定義網路、量子電腦等領域。郭台銘認為,未來貿易戰落幕後,美國仍會在中國生產許多高科技產品,但部分敏感性產品,則會選擇離中國不遠的地方生產,或與當地廠商合作,而台灣將會是首選。
此外,台灣還有以下優勢,和美中具長期經濟共生關係、台中日韓可形成以東亞為核心的世界供應鏈、台灣高科技的基礎與產業聚落在美中科技戰中扮演重要角色。郭台銘認為,台灣可望藉此創造「台灣獲利、美國達標、中國轉型成功」的三贏局面。
美中貿易戰延燒 批判蔡政府誤判情勢
郭台銘在6月3日召開記者會說,蔡政府現在是盲目的樂觀,他不知道她是好傻好天真,還是好壞好故意?經濟情勢誰最清楚,外資的動向就說明了一切,他最近看到5月份外資瘋狂撤出台灣,台幣大貶,股匯雙創,但這還不是最糟的,如果政府不密切理解中美兩大強權在此關鍵時刻所採取的行動背後的意義,台灣只能任由自生自滅。
郭台銘並在臉書發文強調,蔡總統這幾天說了很多漂亮的數字,中美貿易戰被「作文比賽式」的口號給解決。但他很遺憾,根據最近國發會公布的 5 月台灣製造業採購經理人指數(PMI),已暴跌 3.5 個百分點至 48.2%,跌破所謂的「景氣榮枯分界點」的 50%,整體製造業指數包含新增訂單數量、生產數量、人力僱用數量、供應商交貨時間和存貨等,也都從擴張變成緊縮。這才是真的數字會說話,更表示經濟的危機就在眼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