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國領導人頻繁互訪。這是習近平連任國家主席以來首次對俄羅斯進行國是訪問,也是2013年以來第八次訪問俄羅斯。習近平與普京會面的次數超過了任何其他國家領導人之間的見面次數。習近平在接受聖彼得堡國立大學授予榮譽博士學位的典禮上說:「普京是中國人民的好朋友、老朋友,也是我最親密的朋友。」
《紐約時報》的報導說,習近平在中俄與美國的關係都持續緊張的時候訪問俄羅斯,凸顯了北京與莫斯科軸心的強化。
杜如松:特別擔憂中俄協調戰略行動
華盛頓布魯金斯研究院的布魯金斯─耶魯博士後研究員杜如松(Rush Doshi)對中俄之間日益密切的合作感到擔憂。
他日前在布魯金斯研究院的一個研討會上談到習近平訪問俄羅斯時表示:「我們看到,從1990年代中期開始,他們之間的親密程度就在穩步上升,這已經持續很長一段時間了。我認為,目前這種關係有更多軍事方面的內容。在通常的武器銷售以外,我聽說雙方在電子戰領域也進行更多訓練。這是我很擔心的事。我最關切的是雙方之間的協調性戰略行動。如果我們看到中國在東海採取行動而俄羅斯同時在波羅的海採取行動的話,那麼我們就面臨著兩條戰線的問題。」
新美國安全中心(CNAS)跨大西洋安全計畫的高級研究員坎代爾─泰勒(Andrea Kendall-Taylor)和美國國際共和黨研究所的高級顧問沙爾曼(David Shullman)指出,中俄雙方在投資、運輸、航天導航以及開發具有潛在軍事應用的敏感技術等領域都在密切合作。在他們看來,中俄關係的日益密切的確給美國軍方帶來潛在的挑戰。
他們在《外交事務》雜誌上撰文說,「這兩個國家可能永遠也不會建立正式的軍事聯盟,但他們可能以令美國頭痛的方式聯合行動。例如,中國可能會在俄羅斯進一步入侵烏克蘭的同時採取積極舉措,支持其在南海的主權要求。美國軍隊將難以有效應對這兩種戰略。」
歐漢龍:美國應避免對小規模衝突做出過度反應
布魯金斯研究院的高級研究員歐漢龍(Michael O'Hanlon)認為,美國需要避免他所稱的「釣魚島悖論」,亦即對小規模或是厲害關係不大的衝突做出過度反應;以避免在東歐和西太平洋兩條戰線上同時對付俄羅斯和中國。
這位安全問題專家日前在一個研討會上表示:「(避免做出過度反應)最主要是因為你不希望看到局勢惡化與大國戰爭,也因為你不能把所有的力量都投入到西太平洋,從而為普京提供在波羅的海為所欲為的機會。」
在他看來,美國既需採取外交手段,也需展現軍事決心,二者缺一不可,無法相互替代。